陳甜甜 張 娜
(陜西師范大學平涼實驗中學 甘肅平涼 744000)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初中學生日后個人綜合發展的基礎,推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情境建設,是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自我管理、法律意識等基本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在課堂上教學情境的有效應用,為學生創設高效的學習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
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往往都是老師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機械地進行聽講。這種簡單的填鴨式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極其低下,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很難提高。在高效的情境教學課堂中,教師必須要建立時刻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時刻以學生為教學核心的理念,一切的課堂活動均為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效率、個人能力的提高而服務。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平等相處模式,為學生創設輕松有趣的和諧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地進行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以求更好地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做足準備。
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授課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大家進行論壇的教學情境,大家坐在一起對課本的知識內容發表自己看法、見解。教師讓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在討論中辯證思維,不斷地提升學生自己的個人核心素養。[1]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信息技術也得到快速的發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進行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實現自身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查找時事熱點新聞,拓展學生的法律意識。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進行課堂知識講解,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高效的教學活動情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自身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的授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查找有關的紀錄片及報道素材,在課堂知識講解之后為學生進行多媒體視頻的展示,幫助學生了解當前國家所處的國際形勢,加強學生對時事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有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2]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多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許多知識來源于生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加強學生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能夠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予學生正確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知識探究。在教師創設的高效學習情境中,教師要使學生能夠立足于實際去分析問題,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進而引領學生來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多彩的職業”的授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假設自己是某種職業的求職者,自主地進行面試素材及自我的展示準備。在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3]
總的說來,初中學生是一群充滿創造力的學生群體,對于一切事物有著好奇和想要去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信心,讓他們把自身的創造力發揮到極致,同時也要鼓勵學生不斷地通過知識來充實自己。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綜合能力,教師首先要讓自己進步,應該提升自身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綜合素質,結合現代教學手段,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采用具有趣味性和直觀性的教學模式,把學習和娛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激發,并對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展,促進學生的知識消化,也讓學生收獲更多,使得學習效率更高,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不斷的優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