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紫婭
(江蘇省泰州市九龍實驗學校 江蘇泰州 225300)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道德與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初中教學作為學生身心成長和道德觀建設的重要階段已成為道德與法治的主要開展場所。從社會層面出發,道德與法治是社會美好發展和建設的基礎,是人們在當今和諧社會的共同期盼。從學生層面出發,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有利于正確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初中階段開展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基礎,它的有效開展為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提供了更好的途徑。
從當前中國的教育現狀出發,教育工作進程緩慢,課堂開展效率低下,教學方式單一重復等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在課堂開展環節來看,教師依舊圍繞課本知識,并沒有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從課本走向生活,走向應用。換句話說,當前得教學依舊帶有傳統模式的色彩,教師主導教學,使學生并沒有完全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去,并沒有完全從教學中得到發展和進步的機會。而微課的開展直接從教學模式上否定和消除了傳統教學,它利用圖片或者PPT的播放使教學的目標清晰化,使教學的中心從圍繞教師到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中心上來,很大程度加深學生了對于學習目標和方向的認知,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的課題教學以教師的口頭述說為基礎,而微課教學將PPT、圖片、音頻等新型教學模式帶入課堂,它利用多樣化的形式使課堂的開展擺脫枯燥乏味。從PPT的角度出發,PPT從選題到制作到課堂的放映都具有靈活多變性,教師可以對同一教學內容以多種的PPT聯合開展的形式進行教學,在豐富了課本內容的同時,吸引學生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圖片的角度出發,圖片的放映化虛為實,使學生近距離感受和貼近課本,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視角。微課的形式和開展過程都充滿了新意和高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習效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微課的開展能有效創設氛圍,在課堂開展中,微課利用多樣的形式能激發學生對于課堂問題和課本知識的共同思考,在無形中將學生形成一個整體,達到學生整體共同學習和進步的目的。此外,微課的音頻和視頻都能使學生貼近知識,走進課本,這都為學生的學習創建了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的消化理解。[1]
微課這一教學手段具有極強的導入性,能有效加強教師對于課堂各個環節的把握,為課堂節奏的加強做出輔助作用。以教育部審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第7課《中華一家親》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章節導入。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帶領學生觀看關于中華各民族的視頻或音樂,導入課堂章節的同時增加了學習的好奇心,增加課堂開展效果的同時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堂情境的建設是課堂成功的第一步,是學生高效學習的前提。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積極地利用微課為學生建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以教育部審定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為例,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圖片展示各個不同的場景,讓學生基于圖片猜出在場景中我們應該遵守的規則。這樣的方式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加強了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學生對課本的學習和理解。
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模式能使課本知識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環節,再借助微課拍攝上傳,結合課本知識有機開展教學環節。以教育部審定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多組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自行編排3分鐘左右小劇場,為劇場中的人物增添不同的情緒。在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劇情進行課堂教學,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2]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和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基于微課的教學開展是最有高效的開展模式,教師應多利用策略加強微課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融合。筆者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共同為初中道德與法治開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