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云
(甘肅省臨潭縣三岔鄉中心小學 甘肅臨潭 747503)
小學生在進入小學階段之前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學生的素質也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學生之間存在多層次的差異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然延用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很難兼顧全體學生,就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對于學生之間所存在的這種差異性,教師必須要實施因材施教這種新型教學方式,促進班級學生共同進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能夠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并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指導,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核心地位,強化學生的人格修養和智力水平,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越來越重視。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要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中更好地學習與發展。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例如,在進行講解《爬山虎的腳》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自己所喜歡的段落。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與知識儲備各不相同,所以當學生進行賞析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并為學生的勇敢表現送上自己的掌聲,對于學生的解析內容也要幫助學生提升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的幫助,可以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最大化地提升學習效率。
新課改強調因材施教,“材”是教學的起點,更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自主探究語文知識。因此,學生之間需要合作交流和實驗以及實踐等過程,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應該具備自主探索精神。這也正好符合新課改中所提出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正是這樣,教師在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多采用合作探究這種新型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詩詞《題西林壁》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并創新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以3~4人為一個小組,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這首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樣的風景。在學生充分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小組合作創作一幅題西林壁意境圖,當創作完成之后,教師再要求每個小組將本組所創作的畫作利用詩句講述出來。[2]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科愛好和偏向,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各有不同。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對不同的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練習。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得到提升,使他們可以更好地練習,同時不會因為過于簡單的題目而失去練習的效果。而對于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要根據這部分學生的整體水平選擇難度適中的練習,使他們不會因為做不出練習題而導致失去自信。例如,在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以《種瓜得豆》這篇課文為例,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要求,設計不同的問題。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朗讀課文,把這篇文章中的生字詞寫下來。對于中等生來說,教師要求他們熟練朗讀課文,并且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將這篇文章中的主要內容描述出來,對于課文中生字詞可以熟練聽寫。而對于優等生來說,教師要求他們不但要能夠熟讀課文,而且要能夠熟練聽寫生字詞,還要將這篇文章給自己所帶來的感受描述出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講述出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一定能夠使學生都有所收獲。[3]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因材施教教學方式,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促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