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星
(儀征市新集鎮新集中心小學 江蘇揚州 211400)
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多媒體技術被音樂教師們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合理、正確地使用信息化設備,不但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豐富課堂內容,培養創新精神,還可以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優質、成功的課堂提供良好的基礎。
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已使全球資源一體化[1]。教師備課仿佛擁有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庫。如何利用好這個多媒體資源已成為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教師應對照教學要求,查找最準確、及時的教學內容,全方位地了解本節課所需教授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教學所需的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源的儲備,為課堂的教學提供強大的知識支撐。這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比如,教師在教授《七子之歌——澳門》這首歌時,由于歌曲的旋律、節奏都很簡單,學生很快就能學完,那么,讓學生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作背景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備課時應選擇一些有關聞一多創作歌曲時所處環境的簡介、“七子之歌”中“七子”的含義、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時的屈辱視頻,以及澳門回歸時,同胞流淚的圖片等教學材料,為課堂教學提供強大的知識儲備,并靈活運用到課堂上去,使自己的教學不再僅限于課本,能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
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再執著于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而采取單一的講授、板書、教唱等教學方式[2]。多媒體設備提供了一個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多種方式結合的很好的教學形式,能讓學生視覺與聽覺結合,刺激他們的感官體驗,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展現主體地位。
比如,在教授《憶江南》這首歌曲時,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將大量講解內容轉化為以一段《憶江南》背景音樂和一組古色古香、小橋流水的江南美景圖導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看到的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樣子的。通過這樣更直觀的視覺與聽覺的刺激,通過畫面與音樂的結合,學生的目光被直接吸引到視頻上來。他們在欣賞中獲得美感,會產生對江南濃濃的探索欲,就會自主地去看、去聽、去想象,發揮他們的主體性,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音樂學習的過程本就是枯燥的,而學生精力又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課堂40分鐘,讓學生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十分重要。教師可利用信息化設備,在課堂上設置搶答、大轉盤(抽查)、點贊、對比、游戲等環節,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課堂上來。有趣的教學手段能增加隨機性、不確定性,減少人為因素,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授《什么結籽高又高》這首歌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前半段的歌詞,思考其中的問題:到底是哪個植物結籽高又高?哪個植物結籽半中腰?哪個植物結籽棒棒敲?又是哪個植物結籽成雙對呢?然后,教師通過信息化設備設置搶答選項,并在電腦中隨機挑選學生回答。答對的學生能在其小組內獲得點贊或小紅花。用這種活潑、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能使學生在整堂課上保持精神集中,提高課堂整體的學習效率。
如今,信息化設備發展迅速,網絡中的音樂作品層出不窮。時代在變化,音樂教師的課堂也應順應時代變化,發展學生個性,提升音樂課堂實踐性。音樂教材的編寫需要適應大部分地區的學生,所選歌曲以經典、廣為流傳的民歌為主[3]。因此,多元、時尚的新鮮元素需要音樂教師在生活中挖掘,與課堂教學形成有機結合。
比如,在教授《爺爺為我打月餅》這首歌曲時,4/4拍的歌曲,學生很少接觸,也不能掌握好節拍的基本律動。而這首歌曲又是一首年代較久的抒情歌曲。這個時候,教師可緊抓當下時尚元素,在信息化設備中播放最近流行的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律動操視頻。耳熟能詳的歌曲一下子點燃了學生的興趣與激情,他們都能將歌曲哼唱出來。在熟悉的歌曲中教授4/4拍的各種身勢、動作,不但教學、操作更加簡單了,而且讓學生一下子掌握了節拍的特點。再由此過渡到本節課所學歌曲,學生便能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信息化設備與音樂課堂的有機融合,不但突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難點,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還豐富了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知識的儲備。在運用信息化設備的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刺激學生感官體驗,大大激發了學生興趣,還多角度運用各種教學軟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緊緊跟隨現代音樂的發展趨勢,為音樂教學注入更多新鮮、高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