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鋒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和平鄉新康小學 甘肅定西 748000)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小學生綜合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深入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依據學生實際情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把生本理念和語文閱讀指導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升閱讀指導教學的質量。
現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是不符合的。這種現象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理解所學內容,慢慢地,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參與熱情大大降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奶奶的白發》時,教師在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文章知識很難理解,也不能更好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音樂和圖片,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生活中和奶奶的點點滴滴,然后進行交流和分享,喚起學生對奶奶的尊敬和敬愛之情。當學生都沉浸在其中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找準時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這種聯系生活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1]
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發展,對教育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生本理念。所謂生本理念,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語文教師在閱讀指導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實際要求,開展的教學活動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主,轉變傳統的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理念。生本理念下,教師要對學生的生活環境、個性特征、語文基礎、學生能力等有充分的了解,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整體認知和感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北大荒的秋天》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樣式的教學模式,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秋天的景色進行賞析;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對文章中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仿寫,或者是針對學生喜歡的段落進行分析等。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式的閱讀指導技巧,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高效地完成語文閱讀指導任務。[2]
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小組分配,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學習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教師還要考慮到每個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使小組成員之間的發展相互均衡,把過去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轉變為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
例如,在《黃山奇松》學習中,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制作簡單的微視頻,讓學生對黃山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設計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文章的整體結構是什么?”“黃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的交流和學習,通過交流合作得出答案。最后,教師讓每組學生對于所學內容和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也可以是各個小組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表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
綜上所述,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