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嬌
(大連市第二十高級中學 遼寧大連 116000)
高中英語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與人溝通的語言能力[1]。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不能局限于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交際情境。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利用好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資源,采用圖片、影像資料等呈現方式,為學生創設直觀的語言交際情境,從而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對學生英語學習熱情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進而促進其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及語言運用水平的提升,強化他們的語言素養。語言素養是英語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教材內容,幫助他們理解并消化所學知識,使其掌握對未知知識的接受與運用能力;其次,學生應自行消化學習的知識,將其牢固地儲存在自己的大腦中;最后,學生要將理解和吸收的知識信息靈活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并通過自主學習,進一步提升語言素養。例如,在講“My First Ride on a Train”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講述自己第一次坐火車的經歷,體會所學知識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終歸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也必將成為社會交際的工具。因此,教師應善于為學生設計語言學習情境。這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
英語學科的學習不僅是讓學生掌握一門語言交流的技能,而且是讓他們感受語言在實踐中運用的藝術,更重要的是使其體會到語言學習是文化碰撞與交流的紐帶。正如學生在漢語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品味優秀的古詩詞及文章,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積淀一樣,英語學習也將促進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語言學習從來都不能局限于課本內容[2]。教師應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去運用、去體驗,感受中外文化的碰撞。這既能促進學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持久熱情。例如,在“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這節課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西方國家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的藝術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學生欣賞不同藝術類型的能力,促進其文化藝術品位的形成與提升。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故事導入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作品創作者及創作背后的故事。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畢加索著名的油畫作品《亞威農少女》,講解畢加索的生平事跡及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在豐富英語教學內容的同時,幫助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
高中英語教學的任務比較繁重,內容相對復雜。但教師如果只注重學生英語學習技能的提升,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跨學科聯合的教學策略。這不僅能豐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而且突出體現了高中英語授課形式的多樣化,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對其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3]。但跨學科聯合教學策略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的實施面臨諸多困難,需要教師切實結合英語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找到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契合點,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結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及要求,跨學科聯合教學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其一,在帶領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其中,作為補充和拓展,豐富學生的歷史背景知識。如在教學“Europe”這節課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歐洲的英語說法為“Europe”,而且可以為學生講解歐洲的幾個著名城市,介紹這些城市的位置及相關藝術形式,讓學生正確看待歐洲的經濟與文化。這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其二,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出發,教師應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呈現英語國家藝術作品鑒賞方面的教學內容,將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科知識的感性認識與思考。
在如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高中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所謂“快餐文化”的影響。任何事物都要經歷滴水穿石的過程,經歷必要的磨練,才能到達終點。但很多高中生不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教育,教師可以開發英文電影校本課程,讓學生通過觀看電影,如《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領悟其中的思想,從而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開發英文電影校本課程資源時,教師應結合英語教學內容及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精選高品質的電影。另外,在看完電影后,教師應讓學生用英文寫一篇觀后感。這不僅能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而且有助于鍛煉他們的英語寫作水平,有效發揮英文電影校本課程的教學價值。
總之,以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目標構建有效課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高中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通過創設英語語言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加強中外文化之間的碰撞,提升學生文化品位,采用跨學科聯合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開發英文電影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最終達到提升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