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淮安市漁溝中心小學 江蘇淮安 223001)
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的核心素養是指在現代美術課程體系中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相結合,全面發展的綜合性的能力評價體系[1]。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使課堂盡量趣味化、自由化,切實改變老舊的教學理念、學習方法,以交流與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種新生態的課堂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力求真正建立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的核心素養能力評價體系。教師應該怎樣把握好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下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呢?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論證。
新生態下的美術課堂教學應該緊緊圍繞美術教學的核心目標。每堂美術課都有特定的核心教學目標。怎樣制定這個核心目標呢?首先,教師應該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根據這個核心目標,時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每個班學生的發展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美術知識的需要與知識、能力內化情況的不同,為每個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設計有梯度的思維繪畫練習,將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融入美術課堂教學計劃。這樣的教學目標是建立課堂新生態的前提。因此,筆者在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內容的選擇和目標計劃的制定上都應注意幫助學生認識美術新生態課堂的發展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新生態課堂的教學活動。根據美術新生態課堂教學的普遍性、創造性、發散性和多元性的特點,在設計每項活動時,筆者都圍繞這個核心素養去制定個性發展目標,引導學生的未來發展。
合作與交流是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社會活動[3],符合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下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在新生態的美術課堂上,要想筑牢這個基礎,教師就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即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參與合作”能力。有人說,美術課堂教學體系是一門生活化的綜合性新生態課程體系。筆者通常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畫作,體察作者的繪畫意圖,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繪畫色彩及實在意義。因此,在分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時,筆者特別關注學生小組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對小組的分工合作與交流給予指導,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與分工合作的能力結合。每一次小組合作與交流能力的提高,都會使學生得到相應的回報和發展。在小組評價中,筆者采用互學互評方式,提高學生對繪畫的欣賞水平,讓他們學會在交流與學習中自己組織語言,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學生在合作、交流、評價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將提升學生的智慧水平,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核心素養。
美術課堂教學必須緊密結合學生的創新與體驗,讓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同時,筆者會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學生創新與體驗環節的活動時,采用調查研究、欣賞評價、角色扮演等方法,利用角色表演、歌舞表演、場景再現等,讓學生的體驗動起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講授、欣賞、討論、交流等探究性活動應該先易后難,慢慢提升難度,才能更好地體現“創新與體驗”的新生態核心素養。
新生態教學培養的核心素養具有趣味性和持久性,是綜合性素養的體現。新生態的美術課堂教學不僅強調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性和整體性,而且強調核心素養的趣味性和持久性。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如何整合資源,體現趣味性和持久性呢?教師應在整合資源的同時,探索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新出路,為小學美術繪畫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其直觀化、多樣化、趣味化,還要運用多種方式給予學生視覺、聽覺刺激或視聽覺的復合刺激,避免單調、乏味的機械學習,調動學生的視覺器官,加深學習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教師只有不斷引進新的教學資源,注意整合原有課程資源,才能多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趣味性和持久有效性。要實現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教師應致力于資源整合。
總之,美術課堂教學新生態下的核心素養培養變過去的“死教知識”為“新生態核心素養活教法”,使美術教學從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向直觀性、趣味性、藝術性等立體化教學模式發展。先進的教育觀念同現代教育技術的緊密結合使得小學美術課堂更加活潑、高效。教師應確?!耙詫W生為主體”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激勵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