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翔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福和高級中學 廣東河源 517200)
新課改增強了高考語文的人文性和綜合性,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考察。現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將核心素養與現代文閱讀教學結合,使學生在文學熏陶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認知水平,糾正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文化傳承和理解、文學審美和鑒賞能力、語文思維能力、語言建構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在核心素養下,學生在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主觀題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影響了學生考試分數的提高:首先,學生缺乏從整體上把握現代文閱讀的能力。許多學生在答題中分不清主次,以次要信息作為答題的重要依據,導致學生失分嚴重。而且學生在拿到試卷后先看題干,沒有仔細閱讀文本、理清閱讀思路,沒有了解到文本重點,缺乏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內容的能力。其次,學生沒有把握好文本的結構層次。在閱讀中,學生無法準確找到文本的中心,不會分析文本的結構和層次,缺乏全文閱讀的耐心和分析結構層次的技巧,喜歡對照題目閱讀文本,出現了答案片面的問題。最后,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較差,無法整合文本中的關鍵詞,出現了表達不準確、答題不規范的問題,影響了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1]
在核心素養下,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開展現代文閱讀教學,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開放教學課堂,讓學生在教學中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對課文的見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思路。例如,在《中國建筑的特征》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篩選課文中的重要信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獨特的布局和寫作特點,讓學生針對課文中的內容和觀點開展討論。教師可以先出示一些中外著名建筑的圖片,讓學生對比觀察說說中國建筑的特點,使學生主動投入課文閱讀中,再鼓勵學生邊閱讀邊理清課文層次,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用自己的話概括中課文的關鍵詞和中國建筑的特點,加強學生對課文結構的理解。接著,教師讓學生討論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文法”,怎樣理解各民族建筑間的可譯性,如果作者活到今天,他會有怎樣的感受和行動,以此來發散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又如,在2018年全國卷《趙一曼女士》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文本背景,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和拓展材料分析趙一曼女士身上的品質,討論作者敘述式寫作方法的好處,有效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答題過程中,學生要摒棄落后愚笨的方法,運用一定的技巧回答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核心素養下,教師要啟發學生閱讀思維,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教授學生方法,在實踐中掌握閱讀重點,挖掘出潛在的閱讀內涵,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答案的準確性。例如,在2019年全國卷一現代文閱讀《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語文的角度理解課文,引發學生與作者間的對話。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理解作者的觀點,讓學生試著概括作者的思想,增強學生的人文精神。其次,教師讓學生深入探索課文,說出作者采用的論證方法,如何理解課文中有關民族靈魂的內容,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帶領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地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到作者想要表達的觀念和情感,運用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使學生輕松解決題目中的問題。
語文是學生的母語,語文中的每個漢字都有著深層的含義和豐富的文化氣息。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品讀課文語言,鑒賞課文語言的運用特點,使學生領悟含義的魅力,深刻理解漢語中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和鑒賞能力,增加學生的現代文閱讀主觀題分數。例如,在《咬文嚼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推敲”的實例,讓學生體會“推”和“敲”的不同,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咬文嚼字”是貶義詞嗎,作者想要表達什么觀念。接著,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與觀點呼應的句子,把握課文的行文思路,使學生理解語言能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體會生活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在體會課文語言的過程中鍛煉學生鑒賞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2]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將現代文閱讀與核心素養融合,激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語言能力,才能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績。在教學中,教師要開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品味課文語言,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提升學生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