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闖
(江蘇省鹽城市騰飛路初級中學 江蘇鹽城 224006)
課堂提問能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能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以及記憶的能力,還能顯示出學生知識的欠缺和不足。教師可利用有效的提問和指導解答,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并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的能力,又充分展現(xiàn)出了教師起到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所處的主體地位。在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會使用提問的方法。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對課堂提問的有效研究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師的自身素質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源頭,在教學提問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素質的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提問的教學方法來啟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相反,自身素質相對較低的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先從提升自身素質這一角度來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對文獻和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后,筆者認為高素質的教師應具備以下一些特點。
一個有效問題的提出者必然是一個擁有優(yōu)良教學風格的教師。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優(yōu)良的教學風格,如盡可能地不要用方言來表述問題,盡量用普通話對問題進行描述。普通話能更有利于學生清楚地了解教師提問的重點是什么。教師要盡量減少在提出問題時用口頭禪的壞習慣。這樣極易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造成影響和干擾,從而拉低了提問的作用。教師在表述問題時,如果能運用肢體語言,就更能讓學生認識到抽象的問題。因此,好的教學風格是可以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有意識注意細節(jié)的教師一般都有著優(yōu)良的教學風格。這樣的教師在講課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著比較高的聽課熱情。相對應地,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高度集中。這也能從另外一方面來提升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一個擁有關懷以及責任感的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是積極樂觀的。當然,他們也十分關注自己的學生,和學生交流起來也會更為容易。在交流中,他們會關注學生學習的進度以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教師會在這種關心下漸漸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這樣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合理利用時間來完成“因材施問”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問題才是真正有效的。[1]
教師如果想要在固定的課堂里完成這期間的教學目標,就一定要做到“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對教學內容里的重要知識點以及不好理解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教學重點支撐著教學內容。然而,這些難理解的知識點就是教師教學的切入點。因此,教師通過對重要知識點和難理解知識點的提問就會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更好地了解其他的知識,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目的。這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提問的效率。具體而言,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提問。
數(shù)學方法就是數(shù)學的邏輯思維表現(xiàn)在外的形式。運用正確合理的數(shù)學方法來解答問題則是運用準確的數(shù)學邏輯思維方式在感受。因此,教師要重視對數(shù)學方法的教學,同時也要就數(shù)學方法向學生進行提問。例如,在幾何題中,添加輔助線是解決一些問題的重要方法。然而,掌握這種方法對學生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因此,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分配出足夠多的時間來向學生進行提問,在提問期間改變學生的固定思維,指導學生合理添加輔助線。
發(fā)散就是對教學內容的重點以及關鍵點進行延長。針對超出教學內容的那一部分內容,有些人認為不需要把有限的課堂時間花費到教學內容之外的其他內容上。然而,現(xiàn)實卻是相反的。合理引入一些課本以外的問題會給學生一種新奇感。這樣,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后會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一方面,這樣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發(fā)散性的問題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2]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發(fā)散性的問題,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
初中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他們具有自身的特點,如追求新的東西以及父母過分溺愛等,以感性思維為主,好動,注意力無法集中,在接受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教師需要看清學生的這些特征來一針見血地在課堂上提出針對性的問題,有效的問題。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提問。
一個好的問題一般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形成的。問題的背景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因此,教師要為學生設計較為熟悉的問題背景,要接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教師的提問。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形狀和大小全部相同的物體來讓學生認識全等圖形,之后在講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每個教師只要認真設計課堂提問,就能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
《孫子兵法》中講述了戰(zhàn)爭要看中“天時、地利以及人和”,課堂提問同樣也需要看中“天時”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要在適當?shù)臅r候提出問題,一方面是要依據(jù)教學內容進行編排,另一方面要依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來設計提問。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注意力是不可持續(xù)的。教師需要在不同的時期選擇合理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狀態(tài)好的時候盡可能地學習重難點知識。在學生學習狀態(tài)下降的時候,教師可用一些較為有趣和發(fā)散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依然是需要進一步探究的。提問的目的是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提問也只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在之后的探索中要嘗試采用更多的方式來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好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