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萍
(甘肅省渭源縣會川中學 甘肅渭源 748201)
在步入初中后,數學課程中出現了許多數學符號、定義、公式等,導致學生在整式乘除計算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符號、合并、換算等掌握不深刻,計算技巧和規則運用不熟練造成的。初中數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但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要從學生計算題易錯點入手改正學生的學習問題,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高。
有許多學生在整式乘除運算中沒有確定符號是否參與計算,也不知道括號中的符合應該如何處理,沒有在合并同類項時正確對符號項進行計算,導致最終的結果錯誤。
例如,在-(-5)2的計算中,學生不知道題目中第一個符號是否參與到計算中。又如,在3xy-2(5xy2-6y+8)的計算中,學生直接用-2乘括號中的內容,沒有注意到要改變符號的問題;在-2x2+3xy-6x2中不知道該如何合并“-2x2”和“-6x2”。
在整式的乘除法計算中,部分學生會忽視字母項的計算,只計算系數的乘除,導致字母項和合并同類項混在一起;還有些學生對冪的次數運用不正確,沒能分清加減。
例如,在3x(5x2-y+8)中,許多學生會出現漏乘的問題,沒有將3x乘8,漏掉了常數項。
公式是整式乘除計算中的重點,許多學生無法靈活運用公式,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復雜的計算題,導致計算結果錯誤。
例如,在(5x-1)(-5x-1)的計算中,根據公式應計算出1-25x2,但大部分學生沒有變號,得出25x2-1。[1]
整式的乘除計算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出現的易錯點,教師應從不同的教學解決,為學生總結易錯例題,找出出錯的原因,從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整式乘除法計算能力。在解決學生整式乘除計算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正確的計算方法,還要提醒學生容易出錯的步驟,讓學生對比正確計算和錯誤計算的不同,說出計算錯誤的原因。這樣不僅能為學生提供知識探索的機會,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a·(b±c)=ab±ac的公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x2-1)×(2x+5)的計算,由于學生無法將(x2-1)看作一個整體,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演示正確和錯誤兩種計算方式,讓學生說說哪個是正確的計算步驟,再讓學生說出為什么,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公式運用能力,還能避免學生的計算錯誤。另外,整式乘除計算的知識點較多,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易錯點,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整式的乘除單元教學效率的提高。
新課改指出了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根據法則、公式計算的能力,還要加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使學生根據具體的題目選擇合適的計算方式。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清楚的學習和運用整式的乘除單元教學中的概念、性質、公式和計算法則,為學生奠定下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避免學生出現知識理解片面,理論知識與題目不符的問題。在剛剛接觸整式計算知識時,教師要讓學生完整地寫出計算步驟,說出每一步的計算依據。例如,教師可以出示多個等式:(1)x3·x2=2x3;(2)m3·m2=m6;(3)(2ay)3=6a3y3;(4)-(x3)2=x6;(5)a2+3a+9=(a+3)2;(6)(2n+1)(4n2-4n+1)=8n3+1,讓學生判斷等式的對錯,說明對和錯的原因,并改正錯誤的等式。這樣能夠使學生在判斷中轉化數學思維,真正領悟整式的乘除單元計算教學中的算理,促進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2]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部分教師認為在整式的乘除單元教學中,學生完成的例題越多教學效果就會越好。但其實不然,大量的例題訓練會使學生出現厭煩的心理,學生無法在學習中獲得新的收獲,只是反復完成自己掌握的內容,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利用師生互動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體現出生本教育理念。例如,在同底數冪的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之前的教學內容合作學習這部分知識,在合作探究中理解其中的運算性質和意義,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印象。
綜上所述,在整式的乘除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深入分析學生的易錯點和出錯原因,結合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構建出系統的知識體系,加強學生對數學算理的理解,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單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