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虎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西大街小學 甘肅平涼 744000)
信息技術手段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運用,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富有活力與生機。因此,教師可以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促其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使學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自然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尤其是面對學習經驗還不夠充足,天生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其學習興趣,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對此,教師要能夠掌握一定的科學教學手段,把握好信息技術的運用方式,積極在課堂上引入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這種形式自主進行文章的閱讀及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其愿意跟隨教師的引導,投入到各種學習活動中來。
例如,在學習到《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教師如果直接開展閱讀教學,可能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沒有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整節課就會變得沉悶無趣,學習效率也會隨之下降。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與之相關的各種圖片資料、視頻資料,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對小興安嶺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當學生通過調動視聽感官,充分感知到小興安嶺的美麗,心中就會燃起對它的探究興趣。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他們的興趣自然會變得濃厚起來。有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語文課堂就會變得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學生也會更愿意跟隨教師的引導,去思考相關問題,開展思考活動。
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是以學生聽,教師講為主,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要時間,使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凸顯。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不愿意主動地去進行閱讀和思考。但是,語文學習離不開思維活動。因此,廣大語文教師也在積極改變這種教學局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創新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它可以促使教師開展翻轉課堂,翻轉課堂轉變了課堂“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站上講臺,感受傳授知識的幸福感[1]。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他們不僅能夠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提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感受到傳授知識的幸福感,更好地展現了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效果。
例如,在學習到《掌聲》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充分的預習活動,搜集相關資料。在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展示自己所查閱的資料,并結合自己的理解,為其他學生闡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地表達出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使他們通過閱讀逐步了解該文章的情感變化及走向,在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加速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還保留著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單純地講解和板書,會讓語文知識變得單調和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學科本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科目,其中的知識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如果僅僅停留在課本上,可能難以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微課教學,通過微課呈現的“一對一”教學效果,將某個教學目標或教學主題進行整合,突出重點、難點知識,給學生提供教學契機,使課堂教學達到高質量、高效率的目的[2]。通過微課,教師可以將文字與多媒體相結合,用生動直觀的圖像和視頻向學生傳達教學內容,同時為學生拓展課外資源,這樣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使學生綜合運用感性思維去開展閱讀,并思考相關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到《總也倒不了的屋》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教材中的重難點,然后將其作為微課主題,來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教學資源,可以是對教學內容的擴充,可以是對學生寫作、閱讀等方面的技巧擴充。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出示相關思考問題,比如:老屋在別人提出請求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合作交流,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課上既吸收到新的知識,又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迸發思維的火花,提高對相關內容的吸收效率。
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斷提升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吸收閱讀中的相關知識,同時感受信息技術手段的發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