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讓
(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阿拉鄉吉扎小學 甘肅甘南 747200)
藏區學生由于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藏語,所以對漢語言的學習家長和學生都不太重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要完成對漢語的學習存在很大的困難,就像我們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是一樣的。但是,由于漢語是我國的通用語,所以我國的少數民族也必須學會,學習漢語加強了各民族間的交流。因此,我們必須注重藏區學生對漢語的學習,有效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加強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的交流,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提供有力的幫助,也能促進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增強我國人民的凝聚力。
藏區一般都是地廣人稀,學校離學生家也會比較遠,因此,藏區人民的教育水平都不會太高,對于漢語的學習也比較少。在很少與外人交流的情況下,他們又不太注重兒童的學前教育,導致藏區人民對漢語的掌握就比較薄弱,很多兒童在入學的時候還不會說漢語,而且入學之后他們多數讀的都是民族學校,他們教學是以藏語為主要語言的,缺乏對漢語的認識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在普遍運用藏語的環境下,教師要讓學生體會漢語的情感、運用漢語是非常困難的。由于藏語與漢語的語法不同,所以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會出現語序或語義的差異,很多時候學生會表達不清晰,或者對漢語言難以掌握,進而會影響到學生對漢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時間長了,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有所下降,也就不利于藏區人民對漢語的學習。[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了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因此,我們要在藏區人民中樹立漢語學習的重要性,要改變當地人民的觀念,讓漢語走進當地人民的心中,讓他們從心里去認可漢語的地位。
例如,我們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去發展漢語,或者利用當地的諺語,口頭禪,流行語來學習漢語,讓學生在學習本民族的特色的基礎上,去學習漢語,而不是一味地去讓學生說漢語。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興趣,及時聽取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漢語,從而提高對漢語的興趣。
藏區人民的漢語表達能力本來就相對比較薄弱,這對非藏語課程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盡量體會學生的真實情感。為了提高藏區學生對漢語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在學生入學時就讓他們進行漢語的學習,設立專門的學習漢語的課程,要讓學生盡早接觸漢語。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用漢語進行交流,盡量嘗試運用漢語。同時,教師在上課時要明確表明漢語與藏語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從根本上了解二者的不同。
例如,學校多組織漢語學習的教育活動,漢字默寫大比拼、認識漢字和學會拼音等等不同形式的趣味活動,加強漢語學習形式的多樣性。與此同時,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說漢語,用漢語的習慣,創建有利于漢語表達的環境,學生才能更好地運用漢語,才能更好地提高的學習效果,藏區小學語文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2]
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設有利于漢語學習的氛圍。藏區學生學好漢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按照課本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教師要有所創新,對學生課上的表現和課下運用漢語都要有所要求,進而提高藏區小學對語文學習的重視度,加強藏區小學學生對漢語的運用,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漢語學習環境,使學生從心底接受漢語,增加學生對漢語的興趣,鼓勵學生多運用漢語。
例如,學生可以像學習英語一樣,多說、多講、多練,通過音樂的方式學習漢語,在當地的民謠的曲調上填寫漢語的歌詞,讓學生和當地人民都可以用一種朗朗上口的方式學習漢語。學生不論在學校還是家里都可以接觸到,有了這種氛圍,學生更加容易也更愿意學習漢語。[3]
總之,漢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不僅關乎我國的經濟發展,而且關乎我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和民族之間的關系。學好漢語和普通話是各民族之間和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必要,只有我們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會更好地交流和探討,才能更加和諧地為祖國增光添彩。漢語學習不僅在藏區,而且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底都是必須要努力去學會的,這是我們國家的代表文化,也是我們國家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