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明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蓮峰鎮第二中心小學 甘肅定西 748208)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多的影響,讓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重大的變化,給人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與此同時,在教育教學方面,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教學資源。小學語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創造條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合理有效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古詩的過程是小學階段不可或缺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古詩教學是教師講解翻譯為主,是最枯燥乏味的,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對教材內容不理解,聽不懂教師的講解內容,教師也會出現不耐煩的情況,這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喜歡玩耍,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這一心理創建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1]
例如,在《題西林壁》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進行分組學習。其次,教師可以針對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詞匯和語句帶領學生閱讀和講解,然后讓學生自己和小組間溝通交流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語文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講解,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或者小組給出積極的獎勵,讓每一位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最終能夠背誦文章,高效合理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最好教師,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帶來具有形象生動、豐富多彩的視覺沖擊。現階段,小學生生活在信息化的時代,對于信息技術有較強的親切感,信息技術非常受小學生的歡迎。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信息技術合理有效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展開語文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2]
例如,在《秋天到》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現有關秋天的景象,如火紅的楓葉、碩果累累的景象、金色的大地等,讓學生通過圖片或是視頻感受文章的主要內容,分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制作一個簡單的微視頻。視頻中,教師可以融入有關秋天的歌曲,通過圖片、視頻、歌曲等多種形式,給學生一種置身于秋天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地聽講完成課堂筆記,偶爾應付下教師的提問,學生機械地回答問題,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和互動的機會相對來說較少,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合作交流創造條件,有利于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相結合,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全面發展。[3]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構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合理有效地運用襲擊技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進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