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娟 李六安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甘泉中心學校 甘肅天水 741023)
1.貧困性失學兒童。王某某8歲,三年級學生,上學年父親因車禍住院一年多,母親在醫院照顧父親,他就在家里照顧80多歲的爺爺,而不能在學校學習,失學在家。他做飯、養豬養雞。家里的一些活兒,他都能做,但就是不愛上學校。他看到自己的同齡伙伴快樂地在學校生活。他因家庭困難沒有像樣的衣服,一日三餐也非常簡單。為此,他的心里總是不平衡,非常自卑。老師同學看望他,他總是躲藏起來,不接待。
2.智障性失學兒童。王某某是甘泉鎮胡溝村教學點的學生。教學點有12名學生,一名教師,三個年級復式教學。他媽媽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爸爸年歲已高,只能種地來養家糊口。他有點輕微智障,11歲還在一年級讀書。學習對他來說特別困難。他會寫字,但記不住。數學計算對他而言就更難了。為此,他逃學特別嚴重。老師得隨時陪著他。
3.厭學性失學兒童。小強家是精準扶貧戶家庭。四年級第二學期,小強輟學在家,五年級勸返回校跟班就讀。小強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三歲跟爺爺奶奶生活,父親常年在外地打工,母親離異后從未聯系過。爺爺奶奶沒有過多的文化,對他非常溺愛。他性格倔強,個性偏激,自尊心特強,其逆反厭學心理也十分嚴重。他做事很情緒化,自我要求不嚴,做事隨意性很強。你越是反對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對著干。
貧困性失學兒童因家庭有的是突發性事故造成的貧困,他們看到同齡的孩子快樂生活自己心里會不平衡,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不愿跟同學交流,有時容易得自閉癥,而失去上學的信心。老師就需要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疏導和教育。
智障性失學兒童是特別貧困地區鄉村常見的現象。由于身處山大溝深,受地理條件的制約,部分男性村民娶不到媳婦,只能選擇近親結婚,有的娶智障女或與智障男結婚,生出智障兒童。這給家庭社會都帶來了一定的負擔。
厭學性失學兒童。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產生了厭倦的情緒和冷漠的態度。他們因厭學達不到老師的學習要求而受到批評。一批評,學生就不接受,逆反就來了,老師就再批評。如此惡性循環,進入怪圈,厭學必然就會導致逆反。
貧困性失學、智障性失學、厭學性失學這幾類學生形成的主觀因素有家庭突發性致貧、貧困導致的智障男女結婚產生新生代智障兒童等,另外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單親父母對孩子關心不足、爺爺奶奶對孩子放任自流,強制型的家長對子女用壓制的辦法,按其主觀愿望逼迫孩子學習,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產生對學習的厭倦情緒。家庭貧困容易使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貪玩。寵愛型家長對子女百般溺愛,過度遷就,使孩子滋長了依賴性和懶惰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基礎知識差,成績跟不上。學習方法不當,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十分痛苦,讓人疲倦、厭煩的事情。學生因缺乏知識經驗而對教育者產生誤解。學生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點,使他們看問題容易產生偏見,以為與老師對著干很勇敢,是一種英雄行為,因而盲目反抗,拒絕一切批評。
抓好控輟保學、讓義務教育有保障,是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尤其在農村貧困地區,小學教育非常重要。我們甘泉中心學校校門口掛著三塊牌子,天水市麥積區甘泉中心學校、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農民技術學校、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家長學校學校。學校方面應發揮這些職能,促進教育扶貧。
對于貧困性失學兒童,學校可與家長聯系,利用保教、幫教、老師上門送交等形式讓學生不要形成知識方面的斷層。學校、家長、老師和班級要攜起手來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關愛,度過難關。對于智障性失學兒童,教學點老師可采用復式教學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讓那些孩子開心快樂。不求成才但求成人,老師要教給他們生活自理的能力。這才是最有效的教學。對于厭學性失學兒童,老師要堅持疏導教育,正確對待這類學生,與家長溝通。老師要多扮演家長的角色,避免直接批評,不與他發生正面沖突,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心。當他犯錯誤時,老師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面點他的名字,而是在與他個別交談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1]
1.建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調研,留住鄉村小學教學點,留住復式教學并發展現代化復式教學體系。復式教學是我們中華民族鄉村教育的根。復式教學的老師是我們老師系列的寶貴資源,因為他們“一專多用”“以圈教學,以點教學”“大幫小,小促大”,培養了學生生存和交往的能力。貧困地區智障兒童要在教學點學習生活本領,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走出大山在縣城特殊學校學習。
2.鄉村學校應更好地發揮復式教育、教學的綜合作用,辦好農民技術學校、家長學校。甘泉中心學校多年來發揮復式教學的綜合作用,將復式教學應用在單班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果,2004年被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協會命名為“復式教學示范學校”。學校培養了復式教學老師100名,大大提高了教學點的教學質量。中心學校多年來成立了三級家長委員會(班級、年級、學校家長委員會),每學期會組織4次班級家長會,2次年級家長會,2次學校家長會。學生、老師、校領導要與家長溝通和交流,管好學生,辦好學校,還要組織家長建立貧困幫扶隊,對生活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我們要讓貧困家庭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家長發揮余熱,讓貧困性失學、智障性失學、厭學性失學兒童得到社會的關愛。
3.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挖掘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發揮其作用。對于他們生活、學習上的任何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及意識到自己還是有生活能力、有學習潛力的。老師要盡量減輕學生的學業和心理負擔,尤其是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然后逐步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習的興趣。無論是智障生還是問題學生,老師都要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利用現代復式教育技術潛移默化地教育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