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琴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第二小學 甘肅金昌 737100)
法治道德觀念對于小學生的啟蒙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學生學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最基本的相處法則,例如和諧、謙遜、尊敬以及文明、誠信、團結互助等優良品質。小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傳輸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道德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過于深奧,要用一種簡潔明了的形式傳遞。基礎的法律文化相較于道德教學而言更加趨于專業化,教師要通過相對簡單的法律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遵法守法。因此,本文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為研究目標,為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運用奠定基礎。
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實際的道德法制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活動仍然存在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例如,有些教師受應試教學的影響,夸大了該課程的副科意識,在實際的教學活動設計和課堂教學中沒有做到用心教學,缺乏相應的主動和探究意識。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變為學習的被動者,致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是為了應付教學大綱的要求,忽視了學生對于當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做到自主地去思考問題和探索問題,讓道德與法治教學失去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于和對事物的認知和解讀做不到正確的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嚴謹,通過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能夠將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場景的融合,有效豐富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實現積極高效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爸爸媽媽在我心中》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讓學生學習會與父母進行積極通,并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視頻,視頻中一個小男孩在大哭大鬧要吃零食,但是媽媽就不是讓他吃;另一則視頻中是在動物園中,有一個小朋友想要去引逗一個小動物,但是爸爸就制止了這種行為,不讓他“玩”。針對這兩個情節,教師讓學生思考“視頻中的爸爸或媽媽為什么不讓他們的孩子開心地吃自己想吃的,或者玩自己想玩的?”學生通過積極地討論明白了,不讓吃零食是因為零食中含有很多不健康的物質;不讓逗小動物是怕動物會誤傷了小朋友。借此,學生理解了愛并不代表一味地遷就,在日常生活中作為父母的孩子,他們應該學會多關心爸爸媽媽,幫爸爸媽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達到教育學生的效果,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義務。[1]
對于小學生而言,法律體系復雜而又晦澀難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互動中,教師應該講究一定的教學方法,法律講解由繁入簡,盡量采用實際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成為遵法守紀的好公民。例如,將“小學生因為一些偷盜問題被處罰”等鮮活的實例向學生介紹。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真實的案件視頻或者采用課堂情景再現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進行反思,引起學生的震動,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意識到遵法守法的重要性。
課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相應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在實際的鍛煉中,可以有效做到理論應用與實際相結合,從而對知識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例如,在學習《我和動物交朋友》一文中,為了讓學生做到善待小動物,喜歡和小動物交朋友,教師可以組織大家進行動物園一游,讓學生對動物進行拍照或者記錄,將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特征記錄下來。教師通過讓學生感知動物世界的美好,加深學生的記憶。在課堂中,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拍攝作品或者記錄的心得體會和大家進行交流,將學生真實的生活生成教材,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并親身感受,激發學生心靈體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與動物交朋友的樂趣所在。
生活化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通過切身的體驗和感受,不斷引導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和相關道德法治教學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生活經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良好的品德與法治觀念。
參觀文獻:
[1] 柳琴珠.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