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紅
(浙江省金華市西苑中學 浙江金華 321000)
古詩詞傳承了我國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感悟詩詞意境,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對此,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的意境教學策略進行簡要闡述。
詩詞的意境是詩人情感的集中體現,當作者處于不同的環境或者經歷著不同的事情時,其心境會不同,所產生的情緒感受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創作時,所表達的內涵也會有所差異。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詩詞意境,教師可以為其拓展知識資料,并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對詩詞進行感悟。
例如,在學習到《觀滄海》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備課期間做好準備活動,并搜集好相關材料內容,通過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展示出來。比如有關作者的生平、詩詞的創作背景、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前后經歷等等。當學生了解到此詩是作者曹操在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就能帶動自己的情緒體驗去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心情,體會詩詞的意境。通過“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幾句的描繪,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將自己渴望建功立業和躊躇滿志的心情以及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并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學生可以由此想象到,詩詞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慨和胸懷。在對文章進行深層次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調動自身情緒,去感受詩人所傳遞出的意境。[1]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上營造一個特定的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多媒體設備所呈現的圖片、音頻和視頻,非常的生動形象且容易吸引學生注意,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感官系統,進而點燃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所學知識。在相關情境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詩詞意境,同時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我們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此激活學生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以境傳情,達到“情境交融”的境界。例如,在學習到《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同名歌曲《錢塘湖春行》或是其他輕快活潑的音樂,并同時播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比如錢塘湖的春景,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氣氛,讓學生置身于音樂情境和圖像情境中,對文字體驗會更加形象化和直觀化,進而產生想象聯想,能夠更好地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其雅致閑情,使學生在學習詩詞時,也更容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來。[2]
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詩詞意境,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手段。首先,教師要了解到,詩詞學習是一個十分感性的過程,想要學好古詩詞,并對其意境有深刻感悟,學生首先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對此,教師可以在詩詞教學活動中,為學生選擇配音朗讀資料,使學生可以用心品味飽含情感的朗讀,在有聲情感的烘托之下,調動內心情感,促使學生對詩詞意境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詩詞中的字詞進行研讀品析,通過細節描繪,去感悟詩詞意境。例如,在學習到《相見歡》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學習到“無言獨上西樓”一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無言”和“獨上”等詞語進行細致把握,讓學生去感受作者孑然一身、孤獨憔悴的心情。學習到“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句時,教師引導學生去感悟“鎖”字的傳神之處,并體會到作者那被牢牢鎖住的哀愁之情。在學習到“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句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離愁”是抽象的,作者是如果將它寫得如此真切的?在對詩句細節的感悟中,學生會了解到,此句中作者以“剪不斷,理還亂”為喻,來表達作者豐富的愁情。教師通過品評細節,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詩詞中充滿朦朧感的哀愁意境。
總之,在引導學生感悟詩詞意境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立足實際,把握教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