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美芳
(甘肅省卓尼縣柳林小學 甘肅卓尼 747600)
小學生是一群相對特殊的受教群體,他們相比高年級的學生對校園的認知尚淺,并且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小學生相對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習能力還處于待提高階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沒有學會什么是對,就要面臨去辨別什么是錯。例如,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病句需要學生改正,如果語文教師引導方向錯誤,學生很容易混淆病句和正確句子的概念。本文將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關病句專項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病句是指結構不完整,并且在表述意思不夠明確清楚,甚至在格式上出現錯誤的句子統稱為病句。病句常常會有這幾種類型,成分殘缺、重復 嗦、搭配不當、結合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等,學生在掌握這幾種病句類型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文和閱讀是六年級學生的重要教學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和老師最為棘手的兩項,這兩項在考試中占據的分值也相當可觀。因此,語文教師要想學生可以取的好成績,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就要幫助學生學習病句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合理運用,為打造高效率的語文學習課堂打下堅實基礎。[1]
幫助學生學習修改病句,這是在語文教學中關于句子練習的重要一項,同時,我們也經常會在語文試卷中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通過對病句的修改,意識到什么是正確的句子,什么是錯誤的句子,學習病句修改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特別是為學生在日后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師在授課時,首先要學生找出修改病句的關鍵,即句子的“病因”,找出句子的問題所在,才能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根據找出的“病因”對癥下藥。最后,學生在進行修改之后通讀一遍,看句子是否通順,原意是否還在。學生在修改病句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幾種問題:1.句子不完整;2.搭配不當;3.次序混亂;4.前后矛盾;5.重復啰嗦;6.不合事理等。學生在遇見這幾種病句時,要掌握以下修改原則,既要將語句改通順,還要不動原有句子所表達的含義。語文教師要注意講解修改病句中的修改符號,要學生了解每一個符號的意義和作用,學生才能在修改病句時合理使用,最終完成病句的修改。修改病句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可以掌握常見的病句類型,并且可以準確判定句子是否有問題,在進行了解之后對病句進行恰當的修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發現語文的魅力所在,樂于學習。
學生在遇到句子不完整時,要看句子缺失的成分。例如:上課的時候,做小動作,被老師責罰。這句話需要改動的地方很多,學生在理解句子表達意思后,分析句子缺少的是什么成分,最常見的“成分殘缺”是缺主語、缺謂以及缺賓語,學生要會分析判斷句子的殘缺成分,再進行修改。
搭配不當就是句子中的某兩個成分或者詞語的搭配是錯誤的。例如:通過認真學習,我的成績改善了。這句話的問題在于“成績”“改善”,通常我們理解的是提高成績,或成績提高,成績和改善的搭配就不對。教師要讓學生仔細辨別搭配不當的詞語,并且通過修改符號進行修改。[2]
句子里的詞語沒有按照既定規律和表達意思進行排列。例如:我們要認真改正并善于發現生活中的不節約行為。這句話很明顯就屬于“認真改正”和“善于發現”顛倒,正常的邏輯就是先發現后改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調換符號進行修改,最終使得句子的表達意思正確通順。
句子的前后表示的意思不是一致的。例如:我估計今天一定會下雨。其中估計表示不確定,后邊卻用了一定又肯定今天一定會下雨。這樣的表述就是前后矛盾,我們可以采用刪減符號進行修改。
句子中重復使用意思相同的詞語,從而讓句子顯得多余累贅就是重復啰嗦,例如:他經常回憶過去往事。這句話中過去和往事表示的含義相同,對于這一類型的句子,我們同樣用刪減符號進行修改。
邏輯讀不通的句子就是不合事理,這樣的句子出現一般不會存在語法上的錯誤,但是不符合概念、判斷和日常生活邏輯。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針對這一類型著重講述,這樣的類型迷惑性較大,學生很難判斷出來。例如:瞎子看見有一個小偷在偷老爺爺的錢包。這樣顯而易見就不符合日常邏輯,我們需要用替換或者增加的符號進行修改,然后再通讀一遍,看句子是否表達準確。[3]
學生在修改病句時,在檢查完病句的“病因”之后進行“對癥下藥”,同時要遵循幾點原則,盡量少修改、原意必須保留,最后多做相關的病句練習。針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學生不要忽視,要學習課文內作者的表達方法,以及正確語句的相關概念,多看對的就會發現錯的句子里有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