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桂丹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0)
在知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基礎上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形成。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不僅能提高物理教學的教學質量,還有助于學生具備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應創新教育理念,脫離傳統僵硬化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成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的課堂。其次,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滲透創新教育思想,給學生自己支配的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傳統的物理教學更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前,自己也要具備創新精神,在教學設計中滲透創新理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1]
事實上,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會其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地給予他們肯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獲取成就感和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保證評價的公正與客觀,讓學生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保持學習熱情,并在創新實踐方面得到進步。
在學習過程中,課堂氛圍對課堂效率的高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就要構建創新教育的課堂氛圍。其次,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質疑探究,讓課堂變成一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只有當教師營造了輕松的課堂氛圍后,學生才會消除拘謹,真正發散思維。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創新探究的成就感。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提問環節,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點撥和提示,讓學生逐漸養成獨立獲取知識的習慣。物理是一門系統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需要使用趣味性強的方式來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學習壓強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一個問題:“如果把啄木鳥的嘴換成鴨子的嘴,那它還能捉到樹里的小蟲子嗎?”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還能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待學生舉手回答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再接著進行提問:“為什么鴨子的嘴不能捉到木頭里的小蟲子呢?我們學完今天的內容你們就會知道了。”教師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來引入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2]
在物理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來引入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質量時,教師可以嘗試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我昨天晚上將一杯水放進冰箱,今天早上發現水都變成冰了,那么誰能告訴老師它的重量增加了嗎?教師創設生動問題情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強行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更不能用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思維,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探索,大膽質疑。[3]
正所謂“培養個性就是培養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見解,培養他們不畏權威的獨立個性,進而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穿著旱冰鞋推墻時會發生什么?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比起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會讓其記憶更加深刻。總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個性思考、探索創新中獲取知識。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的重要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觀眾的位置,很少有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師應創新教育觀念,讓學生在掌握實驗具體做法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在學習電阻實驗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實驗需要哪些器材?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以及實驗的電路圖是什么樣子?其次,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出現不同的實驗結果,教師應在實驗完畢后帶領學生積極總結經驗,并做出評價。[4]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不僅要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還要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高效開展創新教育。在創新教學中,教師應以創新精神為教育的前提,集思廣益帶領學生多角度去思考探索問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并幫助學生形成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