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娟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元和小學,江蘇 蘇州 215000)
教師在學生的發展道路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引導角色,廣大教師應意識到之前語文教學的局限性與片面性,不能拘泥于自身的教學舒適圈,而是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索以及教學嘗試,逐步確立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困難,進而適當地調整自身的教學內容,保障教學的合理性、準確性。現代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絕不僅僅是應試成績,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習的全面性,優秀學生不僅僅要具備較好的學習成績,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性、社會適應性以及良好的道德綜合素養。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全面,因此學校在進行教育時,根據現代學生的特點,來調整自身的教學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積極人格的培養,推動素質教學的穩步發展,減少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改善教學效果,使學生逐步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就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而言,大部分的語文教師認為,小學生的人格尚未健全,年紀尚輕,且對于語文學科的理解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對于語文的教學缺乏深度,這就使得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積極人格的教學引導,忽視了小學時期學生人格的可塑性培養。教師在教學方案的設定過程中,往往是跟隨自身的教學經驗,沒有切實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也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心理以及年齡進行確定的整合去分析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消化吸收能力, 只是進行固化的教材內容講解,講解內容缺乏靈動性、實用性、生活性。此種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惰性心理,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以至于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
在現有的教材中,部分文章是根據英雄人物的事跡來進行改編的,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備良好的品格,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人格培養的重要素材,但是部分教師沒有將素材與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緊密的結合,教學重點不夠突出,對于學生的積極人格培養教學比重相對較小,不能起到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
傳統語文教師重視對語文知識點的輸出,而忽視了課堂氣氛的營造,這就使得語文課堂長期處于壓抑、沉悶的狀態之下,很少會有學生保持對學習的持續動力,以往的教學環境下,學生逐步喪失了汲取知識的快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這就使得學生無法把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完全吸收,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人格的培養的教學效果也難以讓人滿意。應試教學模式是我國存在已久的一種傳統教學模式,在此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思維往往是固定化的,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應試成績的提高上,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教師在課堂上完成相應內容的知識點講解后,布置大量作業,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對于學習只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理,往往不能進行自主學習、愉快學習,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致會大大減退,教師也很難將人格培養滲透到教學當中。
廣大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自身在學生人格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引導作用。因此,廣大教師應嚴格規范自身的言談舉止,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人格引導,樹立健康良好的教師形象。廣大小學學校也應重視對教師的培訓,不僅僅是增強教師的知識儲備,還要創新教師的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法,鼓勵教師確立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管理特色,跟隨現代學生的變化來進行教學調整,打造現代化的語文教學新課堂。語文教師應進行定期的教學調研,深刻反思固化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觀念。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而缺乏自主探索的機會,盲目跟隨教師的節奏,因此部分學生會逐漸產生對學習的負面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穩定發展。此種模式下,學生的心理素質往往不高,面對挫折和失敗時,往往會產生退縮的心理,甚至部分同學會一蹶不振。顯然,傳統模式下,教師缺乏對學生的人格培養。現代化教學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均衡培養,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規律以及現代學生的學習特性,來進行教學管理的轉變與創新。在新型語文課堂上,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中,要保持平常心,以平等的原則對待每一位學生,致力于探索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以引導教育為主,積極鼓勵學生克服學習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不斷攀登學習高峰,使學生感受到尊重與認可,保護學生的學習自尊與學習自信,使學生以樂觀,積極的心理來面對每一天的學習,進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實現對學生進行積極人格培養的教學目標。
廣大教師應探索自身的教學特點,因材施教,確定合理、有層次的教學方案,巧妙融合情感教學、人格教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向,及時做出教學的合理調整,推動學生的個體發展,進而實現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目標。就我國小學教材而言,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體現了優秀的人格,教師可以將人物形象、課本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巧妙的融合,深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內在特性,進而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豐富教學的層次性,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融合,進而達到對學生進行人格培養的目標。語文教師應巧妙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多種方案設計來放大現代教學信息量大、形式豐富、靈活有趣的優勢,找到學生興趣的切入點,以興趣為源頭,以內容為重點,二者相互依托,逐步構建語文教學的新形式,使學生以愉悅的情緒進行學習,進而吸引學生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綜合質量,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7 課《慈母情深》一文,文章并沒有對讀者進行說教和對母愛的最直接贊美,而是采用寫故事的方式以及細節描寫的方式來突出母親無私的愛。在文中,“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里十分窮苦因此一直沒有向母親索要過一元五角的買書錢,但有一天出于對書的喜愛,“我”還是去尋找母親要錢,“我”在切實看到了母親工作地點條件的艱苦后找到了勞累而憔悴的母親,向她說明了來意,母親在周圍人的勸阻下給了我一元五角的買書錢,在看到母親的辛勞后“我”用這一元五角為母親買了水果罐頭遭到了母親的責備,但母親依然第二次為我湊足了錢,為“我”買了小說。這個故事雖然十分簡短,但是能極強地體現母親的慈愛。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各處的情節反轉極快,節奏十分緊湊,雖然這樣,但母親的愛始終沒有過一絲的動搖,教師可以以此作為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探討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與同學們一起回憶母親點點滴滴的愛,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于母親的母愛已經有了自己的觀察和理解,教師與學生們關于這個話題進行交流自然不會有交流代溝,在進行教學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放學后回家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的感激,這不僅能更好地達到課本中的教育目的,更能切實地讓學生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細膩,積極引導了對于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做到教學與實際的緊密結合,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總體而言,良好的語文教學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各學校應立足于教學重點,牢牢把握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人格教育、品德教育,提高語文教育的綜合性,使學生能夠真正學習到知識,并進行活學活用。現代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廣大學生應重視自身學習的系統性、均衡性、全面性,培養自身的獨立人格以及良好品德。廣大學生應不斷進行社會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學習周邊人的良好品德,學以致用。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共同協作、密切溝通,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所需,學生努力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并且在教學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積極人格的滲透教學,使學生逐漸成長為全面均衡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