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驗婷
(連云港市蒼梧小學 江蘇連云港 222000)
隨著小學數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許多小學生不能靈活地掌握數學知識,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這就大大降低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鑒于此,教師要對數學思維的培養方法進行分析與探究,將實際的教學策略貫徹落實在數學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搭起了解數學知識、深入數學世界的橋梁,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與實際計算能力。數學教師在課堂中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角色,要不斷地將教材內容與數學思維進行融合,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這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生處于認知社會的關鍵時期。數學作為學生了解社會的重要工具,可以為學生帶來巨大的便利,可以幫助學生購買物品、計算日常開銷等。在目前的數學應用中,許多學生無法完全掌握數學運算的技巧,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與學習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將數學思維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讓他們對數學教學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將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運算能力與探究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1]
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有助于促進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行為活動,分析他們的興趣點與專注點。這樣不僅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利于教師打造符合小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高效課堂。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趣味化,引導學生開動自己的腦筋,研究不同的解題方法。這將有助于學生創新型思維的培養,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數一數”這一內容時,這一節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了解與學習1~10的寫法。在教學前,教師要積極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將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將其制作成色彩鮮艷的課件,給小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懸念“同學們,你們知道1~10的寫法嗎?讓我們一起來認識10個數字兄弟吧”。教師可將數字“1”比作學生們使用的鉛筆,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看手中的筆像不像一支鉛筆呢”。學生們一致同意這個觀點。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2~10”這9個數字的形象,讓他們找出相似的地方。這將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創新型思維。
小學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在生活中的內涵,將生活事例與數學教學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認知。這將有助于增強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中的場景,增強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的關聯性,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與數學思維。[2]
例如,在講解“千克與克”這一內容時,本節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了解千克與克的換算關系,讓他們對質量進行初步的認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模擬超市售貨的場景,將課本上的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在模擬游戲中,教師可以扮演顧客,學生們分別扮演不同超市的售貨員和老板。教師要導入一個課堂情景,如“同學們,假如我中午下班回家,發現沒有食鹽了,現在我要去超市購買”。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超市小組。每個小組要到講臺前與“顧客”模擬買食鹽的場景。“顧客”向超市的“售貨員”提出問題:“你好,我想買1千克的鹽,我需要買幾袋呢?”“售貨員”在思考后,回答:“您需要的鹽是500克一袋,兩袋就是1000克。”模擬生活場景的游戲方式不僅可以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
基于以上闡述可得,教師要不斷探究滲透數學思維的策略與方法,使學生掌握多維度的思考方式與解題方法,豐富小學數學教學的內涵。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游戲化,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他們數學成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