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月
(重慶市云陽縣實驗中學 重慶云陽 404500)
在落實高中語文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學生已經變得非常理性,他們能自發地承擔起學習主體的責任。然而,在筆者看來,學生有這種規劃與學生已經生成這種能力之間還有極大的區別。要想讓學生實現預期目標,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還需要發揮出主導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加重對于閱讀活動的設計與配比。因為只有學生擁有了閱讀能力,他們才能熟練地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分享信息。只有學生擁有了足夠的閱讀量,他們才能有廣闊的見識。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一定的“功利性”。作為教授人文氣息濃郁的語文學科的高中教育者,筆者卻希望消除學生的這種功利性。消除這種功利性的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高中生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語文這一學科,認為語文的學習可以不靠努力,在課堂上學習語文純粹是耽誤時間。因此,他們在語文課堂上的專注力不夠,課下做語文練習題時也總是存在混的思想,很少關注語文的閱讀題和作文,用在語文學習上的時間嚴重不足。這就給語文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的學生在自己語文考試成績很低時,將原因歸結為自己做題不認真,沒有從思想認識上下工夫,更沒有從自身態度上找原因。缺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正確認知是許多學生語文成績低的原因。
在人們的認知中,高中學段的教育者都有極強的專業性。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表現卻并不符合人們的理想。許多語文教師過于注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重視高考中比較容易出現的題型,注重讓學生進行閱讀和作文的練習,忽視了在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提高,在平時忽視了讓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積累,更沒有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下工夫。有些教師認為語文朗讀訓練是耽誤學生的時間。當學生的字跡潦草時,他們總是以批評代替了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習字練習,認為學生只要認真寫就足夠了。其實,對于學生來說,字跡潦草是一種習慣。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語文學習態度上進行糾正。讓學生多從學習習慣上進行改變才是語文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許多語文教師自己的字寫得就不夠好,造成自己指導學生練字時自信心不足,更不能指出學生的字需要怎樣努力才能寫好。
新技術的融入確實給我們的教學空間帶來了活力。然而,它所引發的新問題也不容小覷。作為高中語文教育者,我們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積極應用新技術來構建新課堂,拓展學生的認知域。我們在應用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用的尺度。例如,現在的多媒體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許多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之初都習慣性地打開多媒體。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其實,多媒體的使用固然能為語文課堂帶來許多生機和活力。然而,多媒體的過多使用也會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一定的約束,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由于語文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中大都帶有教師提前設定好的答案,這些答案就像是一根針刺傷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思考時,生怕自己所想的和答案不一致,甚至相差甚遠。因此,許多學生不敢回答問題。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自己思考,眼睛光等著教師放下一張幻燈片。過于依賴多媒體的現象不但不能讓學生的思維發散,還會阻礙學生的思維開闊。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合理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的思維盡情發散,使學生敢于自己去探究,不要讓標準答案約束了學生的思維。
我們還是以學生的“功利性”表現為例。筆者認為學生在看到閱讀的成果之后,會自然而然地想要閱讀。高中學生還是很理性。讓他們生成閱讀興趣,他們會讀;讓他們生成閱讀需求,他們同樣會讀。在這一方面,筆者提出的建議是,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助學價值,還要讓學生擁有閱讀的技巧,進而促使高中學生能夠讀出“成果”。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高中生對于閱讀的大部分都能讀懂文章的主要表達內容。然而,這對于高中生做閱讀文章來說還遠遠不夠。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拓展開去,根據作者描述的語言來想象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人物,讓自己的情感與人物的情感形成一種相通性。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讓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起來,并結合生活經驗對自己的情感進行剖析。這是閱讀文章的一個深入理解策略,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重要體現。[1]
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是幫助學生生成言語交際能力,生成情感、思想。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用心讀”。這對學生改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也有極大的幫助。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文本來體會文章中的美。語文學科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語文學科的美是多方面的。語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文筆功底,讓讀者通過朗讀來感受語言之美。讀者在朗讀中把作者的情感都讀出來。這是一種朗讀之美。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對美文進行欣賞。
對于高中學段的學生群體而言,他們本身正處于發展的頂峰時期。此時的他們不僅僅是學習的主體,其實也是主要的教育資源之一。教師應用“思維導圖”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價值。思維導圖閱讀法是在高中階段運用得比較多的一種閱讀方法。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課文的篇幅,選擇不同的思維導圖閱讀法的類型。[2]
綜上所述,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育者,我們對學生的評價要積極客觀。就當前而言,我們既要看到學生的“功利性”,又要看到學生的人文需求。我們要注意利用現有的資源、應用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引導。閱讀教學活動的優化目標指向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