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 陟
(寧夏中衛市第四中學 寧夏中衛 755000)
化學是我國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一項重要學科,也是學生接觸化學的入門引導。這個階段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學科知識,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將初中化學知識與化學實驗方面的教學更好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師利用微課進行初中化學教學,實現專項教學和輔導,不斷優化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起到關鍵作用。
化學課堂在初中階段教學中是一門較枯燥、復雜難懂的學科,其中包含了抽象難懂的化學物質結構,以及難解的化學方程式,對初中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初中化學中也存在著很多抽象概念,僅憑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很難將這些抽象概念用語言進行全面展示,使學生對于化學的抽象概念很難全面理解,甚至完全聽不懂老師所講為何。這大大降低了初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導致化學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提不起興趣,造成厭學情緒。
如何使微課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應用?微課的主要特點主要包括這三點。第一點是明確主題,內容精煉,微課時間最好保持在5~7分鐘,教學時間較短,內容要圍繞問題開展。第二點是微課板塊相對獨立,有針對性地講解某個知識點,具有獨立性,不影響其他板塊的同時將其與各個板塊進行拼接,能夠完美呈現完整的知識框架。第三點是微課使用便捷、內容豐富,能夠更全面地向學生展示教師所無法描述的化學知識點,微課支持下載也支持在線播放,有效地實現了移動式教學。
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微課在各門學科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結合微課的初中化學教學增強了初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在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也優化了學習過程。微課是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教學工作以人為本,好的教學方式同樣需要教職人員不懈努力才能發揮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增強初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學習效果。[1]
化學中的許多知識都是抽象的、神秘的、不可觸摸的,由于抽象的知識點無法用言語全面描述,學生對其產生畏懼心理,又因為化學的神秘性,學生對其也會產生渴求了解的心理。教師應抓住學生矛盾的學習心理,將化學知識點精煉,運用微課輔助教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具體可感、生動有趣。
例如,在學習“物質構成的表達式”這堂課時,這堂課最難的部分在于如何構建微粒觀。氧分子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但與人體的呼吸密切相關,大家對于氧分子并不陌生,但如何使學生了解氧分子與氫分子構成水分子,水分子形成能感知的物質是個難題。教師通過播放微課動畫展示水通電分解的過程,水分子分裂成氫、氧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氫分子和氧分子,學生觀看過后產生驚呼,對化學知識更加感興趣。微課使化學難點化繁為簡,是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化學實驗可以將書面理論知識真實地展示出來,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使學生在接觸、觀看化學實驗的設備、化學物質時掌握化學知識與實踐操作技巧,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與積極性,為教師的化學教學做輔助,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效率。化學實驗帶來的優勢雖多,但學校的環境與實驗設備受到限制,或出于對學生、教師的安全考慮,許多實驗無法展開,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也會產生限制。而微課剛好可以解決這點問題。
例如,在學習“溶液濃稀的表示”這堂課時,如果使用腐蝕性強的化學試劑進行實驗,對學生和教師都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教師便可以采用微課形式展示有趣的實驗小短片,同樣激起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微課解決了初中化學教學條件的不足,避免了危險實驗帶來的意外,起到了很好的教學作用。
微課教學更能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需求化認知與個性化學習的特點,學生既能及時查漏補缺,又可不斷強化鞏固知識,溫故知新,可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微課內容有點狀功能、慢放和循環播放等功能,教師可通過使用這些功能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點狀功能可以使知識點的講解更加精準,慢放功能可以將難點知識放慢播放速度,讓學生更清楚地學習。因此,教師合理運用微課的各項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化學教學的質量,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元化。[2]
微課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著積極意義,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微課手段的應用,從提高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能力上出發,開展有效的微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