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 菊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2020年年初,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從武漢蔓延,全國31個省市先后啟動突發公共事件一級應急響應,全民開始了一場艱難的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防控阻擊戰。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重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為有效應對疫情,習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制定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截至2月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連續召開三次會議,習總書記強調“防控疫情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要舉全國之力,團結一心,勢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1.堅持統一行動,全國一盤棋。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事業,有效控制病毒向其他省市甚至其他國家傳播,黨中央迅速成立疫情工作應對領導小組,采取了武漢“封城”的英勇舉措。在疫情防控決策部署下,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各地區積極履職盡責,眾志成城,先后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社會秩序安定有序,保障確診患者安心就醫,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必須品穩定供應、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國家醫保局、商務部、工信部、教育部等部門各司其職,緊密配合。
2.堅持大局意識,集中力量辦大事。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是全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針對湖北醫療資源緊張的實際問題,黨和政府集中醫療資源,全力馳援武漢,國家衛健委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馳援湖北除武漢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這一舉措既彰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又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要求,全國各地馳援武漢,集中社會資源,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要的物資生產和運輸,各大企業擴大生產,從全國各地調運生產生活物資馳援湖北,保障普通百姓的日常起居需要。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一名歐洲記者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問:“WHO為什么會多加贊賞中國對疫情的處理,是否迫于壓力說了贊賞的話”。世衛總干事譚德塞說:“我對中國的贊揚是實至名歸,因為他們在做實實在在的事”。這是對我們疫情應對舉措表現出的極大肯定。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秉持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負責,以“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措抗擊疫情,既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保障。
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基因。疫情發生后,全國人民齊動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配合政府的各項防控措施。廣大醫務人員是疫情中沖在最前線的“逆行者”。全國各地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人員夜以繼日,連續奮戰,他們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職業奉獻精神,保衛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他們中,有人不幸被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疫情防控中,有為保障一線醫療資源的正常供應,馬上復工生產的各地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有全國各地無償捐獻瓜果蔬菜的農戶,有堅守崗位的基層黨員干部;在寧靜的武漢街頭,有志愿出車的司機師傅,不辭辛勞往來接送一線的醫護人員,有通過平臺送餐到醫院的全國愛心人士,有在警察局留下口罩和愛心捐款卻不愿留姓名的老人,有志愿承擔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學生,有從海外郵寄珍貴醫療物資回國卻只留下“中華兒女”的海外游子,也有聽從政令,居家封閉的無數普通人民。疫情面前,全國上下一條心,無不體現出誠摯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愛國情懷。
疫情發生前,所有人都是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普通人,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因為疫情,猝不及防地扎進了歷史的大事件中,14億個平凡的普通人,在使命和擔當中,都成了這場戰役中的英雄。“英雄模范們用行動再次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1]。從不懼怕苦難的中華兒女,正用自己平凡的力量,守護著武漢、湖北和祖國母親。鐘南山院士說:“有全國人民的幫助,武漢是會勝利的,武漢本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中國,歷經苦難和艱辛,也從未被壓垮,“英雄”的稱謂,并非流連于歷史的功勛,而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英勇擔當。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要結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拓寬思政渠道,在具體事務中,解決學生所困;要抓住時機,結合時代特征,銳意進取;要找準工作切入點、著力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回望歷史,中華民族經歷了很多危難:民族危難之際,中國人民沒有被打倒,爆發了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拯救了民族危亡;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南方冰災,我們沒有被災難打垮,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看到祖國堅硬的脊梁,一次次危機時刻,我們看到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感受到中國人民同舟共濟、攻堅克難的氣節。可見,危機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
當前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當代大學生在思想上表現出不穩定、易動搖,甚至對主流價值觀出現抵觸的現象。一方面疫情期間,微博、微信公眾號、QQ等都是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當前的社會環境、輿論環境都較2003年非典時期、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時期更復雜、更多元,網絡上不同的思潮此起彼伏;另一方面,疫情發展之初,每天不斷上升的確診病例,媒體上更新的患者求助信息,前所未見的全民居家行動導致恐慌、質疑的聲音在網絡上蔓延,“感染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企業暫緩復工引發經濟停滯”“疫情的來源并不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存在人為因素”;疫情感染人數欺瞞上報等等謠言在網絡上大肆蔓延;人們一邊為在一線戰斗的抗疫“戰士”深深感動,一邊被網絡上充斥的謠言左右搖擺,青年學生很容易被謠言所影響,甚至小部分學生被不良思想帶偏。因此,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疫情期間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充分挖掘疫情應對中蘊含的思政意義,把危機時刻,當成一次教育的契機,使疫情應對成為鮮活的“思政教材”。
1.引導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社會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體現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為奪取疫情阻擊戰的全面勝利,黨中央統籌調配全國救治防護資源,集中馳援武漢,建立了對口支援湖北省武漢以外地市的重要舉措,這一決策是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體現,也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法寶。2008年汶川地震后,北京等18個省市對口支援四川災區,幫助當地重建家園,在脫貧攻堅戰中,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對口幫扶,脫貧攻堅戰取得實效。在“對口支援”這一機制下,舉全國之力攻堅克難,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全民抗“疫”,更能激發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獨具優勢的。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次疫情應對為契機,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引導青年學子在疫情防控這堂鮮活生動的思政課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感知國家的偉大力量,涵養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擔當。
2.培育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
“家國一體,休戚與共”的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3],抗擊疫情涌現出的“戰士”和英雄人物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愛國、愛家的最好詮釋。
疫情發生后,全國人民謹記“防控疫情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防控舉措要求,團結奉獻,同舟共濟,在千百年來的春節習俗中,停下腳步,自覺居家隔離。除了與生活相關的企業,幾乎所有服務性行業停業,人民的生活物資卻沒有受到影響。全國百姓在祖國陷入危機的時刻,秉承集體主義高于一切,一封封真摯、忘我的請戰書背后,凝聚的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愛。“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這場疫情中,家國情懷得到了充分展現。疫情是一堂“活的思政課”,激發全民的愛國主義情懷,疫情帶給祖國和人民難以言喻的傷痛,但有了強有力的后盾和有序的防控措施,祖國和人民正用濃厚的家國情懷慢慢療愈危機帶來的傷痛。《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要聚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次生動、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培育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引導大學生樹立家國意識,以家國天下為重,以民族大義為念,“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5],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
3.引導大學生擔當時代責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強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當前大學生年齡階段主要集中在18至22歲(98后),他們成長在祖國繁榮富強的和平時代,既沒有經歷過非典的體驗與磨練,也鮮少經歷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故,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不管是憂國憂民的國家院士鐘南山、李蘭娟,勇挑重擔的“最美逆行者”白衣戰士,堅守崗位的基層黨員干部、保障醫療物資的普通工人、勇敢挑起時代責任的90后志愿者,還是千千萬萬聽黨指揮的普通百姓,日夜牽掛祖國的海外游子,他們都是所有青年學子的榜樣,由每一個平凡小我的勇于擔當,鑄成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學者崔衛平曾寫到:“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這場危機經歷也昭示著廣大青年大學生應把個人的奮斗目標、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用行動擔起時代責任。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習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如是說,在時代發展奮力沖鋒的號角已經吹響的時刻,在“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越加接近的時刻,疫情的發生,陰霾籠罩在每個人的心上,無疑是對我們的大考驗,疫情勝利那天,將是新的開始。17年前的非典,同樣疫情肆虐,國家和人民好好保護的人,如今已成為青年,成為抗疫隊伍中勇敢的逆行者,這些青年們,如今正是走在時代發展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與奉獻者,在我們以昂揚地步伐向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前進的時刻,我們的青年更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錘煉品格,勇擔時代大任,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在課堂中,也在生活中,運用好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戰“疫”這堂“活的思政課”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勇擔時代責任的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這既是適應時代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形式的嘗試,也將引導我們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除了總結行之有效的對事件本身的應對舉措之外,又能在危機中感悟思政,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