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兵,劉義婷,張曉丹,鄧潔,李亞敏
2019年初國家統計局發布人口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底,65歲以上老年人占全體人口的11.9%左右,約為1.67億人[1]。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照護需求不斷加大,而護理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2]。截至2018年底,中國注冊護士412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僅2.94人[3],與《衛生人力資源全球戰略:衛生人力2030》提到的國家最低衛生人力要求每千人口護士數量4.45人仍有較大差距[4]。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短缺的同時還存在護理人力資源錯配現象,導致護理資源浪費,加劇了護理人力資源短缺[5]。對于醫院即將退休護士這一優質護理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6-7]。由于臨床護理一線工作的特殊性,即將退休護士身體機能無法良好地適應一線工作,面臨轉崗問題。為了充分發揮即將退休護士群體人才資源優勢,緩解我國護理人才數量及結構性供需矛盾。本研究對即將退休護士執業現況及執業意愿進行綜述,以期促使即將退休護士這一優質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緩解社會護理資源短缺狀況,同時提高該群體職業獲得感。
目前,關于即將退休護士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確切定義。在美國,法律上把40歲以上的護士定義為即將退休護士[8],美國勞動局把即將退休護士定義為55歲以上的護士[9],Bishop[10]對即將退休護士定義為:45歲以上,且具備5年以上臨床急救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現在國內護士退休年齡中級職稱為55歲,副高級以上為60歲[11]。國內普遍認為護士中級職稱、年滿50歲,或副高級以上職稱年滿55歲可稱之為“即將退休護士”。
2.1即將退休護士的執業優勢 即將退休護士優勢十分明顯,其臨床經驗豐富,慎獨精神好,善于溝通交流[12]。熟練掌握各項搶救技術,能處理各種復雜問題,在臨床一線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在門急診分診不僅能正確快速分診,還能及時發現候診患者病情變化,防止患者在候診期間發生醫患糾紛。在專科領域,護理知識、技能和護理經驗積累需要較長時間,在這段過程中護理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成為專業領域權威;即將退休護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溝通能力[13],年輕護士短時間內難以替代。
2.2即將退休護士的執業不足 即將退休護士劣勢方面:由于年齡增大,體力和視力逐漸下降,長期三班輪班制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造成睡眠障礙;生理上處于圍絕經期,激素的變化導致情緒不穩定、易激惹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輕護士,難以跟上技術、知識的更新,這些方面給即將退休護士造成較大壓力[14]。而護理工作需要精湛技術與較好體力作為基礎和支撐,即將退休護士沒有了較好的體力,難以適應臨床一線三班輪班制工作崗位,自身技術優勢也就難以發揮作用。
2.3即將退休護士執業心理體驗 陶長紅等[15]對3所三甲醫院的30名高年資護士進行護士工作體驗的質性研究,結果提煉出工作壓力大、職業倦怠感、成就感低、職業規劃不明確、渴望有進修及深造的機會5個主題。其中工作壓力大主題中重點提到急診科、重癥監護室、手術室人員,連續倒班,長時間站立,搶救危重患者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等,感覺精力和體力明顯跟不上;常年重復臨床護理工作,及患者負性情緒等易導致倦怠;同時感受到付出得不到應有尊重,找不到職業發展方向,以及希望得到學習及進修機會,以適應臨床工作的發展。鐘永芳[16]研究顯示,即將退休護士的執業體驗為缺乏存在感,組織重視程度低,職業上升機會少,工作成就感低,護士轉崗方向有限。文獻報道,48.9%的護士認為現崗位沒有充分發揮其臨床經驗的優勢,其才能不能充分發揮[17]。由于缺乏專業發展平臺,看不到專業發展方向,存在自我價值實現受限、報酬不公平及情感受挫等困惑。
以上研究表明,即將退休護士執業心理體驗水平偏低,工作積極性難以調動,人力資源難以發揮最大價值。與組織重視度低,職業上升通道狹窄,工資待遇偏低,工作任務繁重,工作環境復雜等因素有關。
2.4即將退休護士執業意愿 齊玉梅等[18]對湖北省15所綜合醫院270名即將退休護士進行問卷調查顯示,29.6%的護士仍在臨床一線科室工作,其中僅23.0%的護士對現崗位非常滿意,17.8%的護士認為現崗位能充分發揮才能;78.2%的護士愿意成為專科護士。國外為解決護理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已通過大力開展家庭康復、健康咨詢和培養專科護士等多專業崗位設置,來防止即將退休護士的流失。齊玉梅等[18]的調查還顯示,即將退休護士中中低職稱者占47.5%,即部分人員50或55歲即將退休,這部分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才將離開臨床而流失,這不利于我國護理事業的持續發展。有調查顯示,即將退休護士對職業認同滿意度、護士長排班滿意度、目前執業環境滿意度、被醫院認可滿意度、受科室重視程度滿意度均不高[19]。針對這些實際情況,護理管理者應引起重視,在工作安排上考慮知識性、技術性較強、體力相對較輕的崗位;具體為質量控制、病情觀察、護患溝通、健康教育等崗位,充分發揮即將退休護士的才干和工作熱情,提高其執業意愿。
3.1行政管理崗位 目前國內醫院護士行政管理崗位上升通道是護士職業規劃的主要目標,而護理管理崗位設置呈現金字塔狀,崗位級別越高晉升難度越大,只有少部分即將退休護士晉升到行政管理崗位,數據顯示即將退休護士約22%處于管理崗位[18]。醫院應該設置多元評價晉升體系來提供更多平臺,來實現即將退休護士的價值。
3.2臨床護理或教學 即將退休護士擔任護理組長,或是總務護士,或是兼職護理質量控制、儀器物品管理,或是負責護理會診及業務查房等;部分教學醫院安排即將退休護士為臨床兼職教師,進入高校或者中專院校授課。然而這些崗位沒有職業上升空間,缺乏執業發展的動力,導致即將退休護士提前進入退休狀態。
3.3專科護士 調查顯示,大部分即將退休護士想加入專科護士靜脈治療小組、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組、傷口造口小組、疼痛管理團隊、臨床教學團隊,成為具有一技之長的專家。因此專科護士崗位已經形成了較高認可度。《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進一步提出要繼續“發展專科護士隊伍”“建立專科護士管理制度”“完善并推進醫院護理崗位管理制度”[20]。但在我國三級甲等醫院中依然存在著專科護士崗位職責不明確、分層晉升體系尚未統一,專科護士分層管理尚未全面推廣等。其培養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臨床角色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配套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21]。培訓后的專科護士還缺乏落地使用的平臺,導致有名無實[22]。醫院相關部門應加快明確專科護士崗位職責,推進專科護士管理規范化。
3.4護理科研 近年來隨著我國護理學科的快速發展,科研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全職的科研護士國內數量有限,科研護士崗位尚在探索階段。由于我國護理高等教育和護理科研起步較晚,即將退休護士學歷普遍較低,科研基礎薄弱,甚至缺乏科研知識[23]。國內從事科研的即將退休護士數量有限,對目前年輕護士提供了機遇,提前做好職業規劃,護理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科研,因此設定好權責明確的科研崗位,推動護理學科發展十分重要。未來也是即將退休護士結合自身實際考慮規劃該執業發展的方向。
3.5醫院門診 醫院門診工作相對簡單,一些即將退休護士轉崗到了這里,無法發揮技術優勢。因此迫切需要一個中間平臺來充分發揮其人力資源優勢。只有少部分門診崗位能夠發揮即將退休護士的優勢。有調查顯示即將退休護士個體能力與工作內容不匹配程度越高,工作倦怠越嚴重,工作積極性難以調動[18]。這些與即將退休醫生的境況差別巨大,門診即將退休護士護理崗位工作內容迫切需要調整,提供合適平臺發揮即將退休護士優勢。
3.6社區護理 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護理人才短缺,養老機構缺乏專業護理人才,三級醫院將即將退休護士這一優質資源下沉到社區,我國一些地方醫院已經在探索相關方案,尚未得到大規模推廣[24]。為即將退休護士發揮自我價值搭建了平臺,但依然存在問題,迫切需要護士處方權的開放,引進國外開業護士制度。提升護士權限,發揮更大價值。國外發達國家已有越來越多的開業護士加入到醫療保健團隊中,在初級衛生保健、健康促進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25]。“健康中國2030”將健康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基層專業人力資源不足等挑戰,即將退休護士轉向社區也是未來我國的一個重要方向。美國社區已經設置了3種崗位,綜合評估護士,病例管理護士,來訪護士[26]。這與我國社區護士職能類似。目前我國社區缺乏護理人才,服務能力跟不上,許多工作和服務得不到有效開展,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27]。未來社區是即將退休護士發揮優勢的一個巨大舞臺,相關部門應加快政策制定,引導相關部門搭建平臺,促進護理優質人力資源流動,充分利用即將退休護士這一優質護理人力資源,實現三方共贏的局面。
3.7養老機構 現有的養老機構中,有專業護理知識的人員極其短缺,數據顯示,全國有30多萬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其中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者僅占6.67%[28]。即將退休護士工作經驗豐富,技術熟練,家庭負擔較輕[29],如轉崗至養老機構,既可發揮其技術優勢,又可補充養老機構護理專業人力資源。但當前公辦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雙向激勵機制不健全,“醫養結合”的工作,公辦醫療機構“不愿做”,養老機構“做不了”。因此,如何有效整合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是目前面臨的難題[30]。有學者對醫院即將退休護士銜接養老機構進行了相關調研,薪酬待遇和工作相關內容是醫院護士與養老機構工作銜接的重要影響指標[31]。實現即將退休護士與養老院崗位對接還需要很多相關政策制度[32]的支持。明確即將退休護士清晰的崗位職責,發揮即將退休護士的自身優勢,需要相關部門加快探索進程來緩解養老機構護理人才匱乏的短板。
即將退休護士職業發展方向尚不清晰明確,專業崗位分類單一,即將退休護士職業發展通道狹窄,選擇再就業能力和機會較少,無法充分發揮即將退休護士的經驗和才能,缺乏承載這一護理優質人力資源對接平臺,是影響護理專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即將退休護士職業通道尚在探索和起步階段,應借鑒國外開業護士、護士多點執業的政策法規,加快政策制度制定,設置合理崗位,讓即將退休護士有更廣闊的執業平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即將退休護士職業發展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我國護理行業仍然屬于年輕行業,各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升與完善。即將退休護士職業通道設計是護士職業生涯后期的重要環節,對吸引社會人才流向護理行業,穩定護理人才隊伍,防止人才流失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