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益民
(川北醫學院圖書檔案館四川南充637000)
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The Center for Digital Humanities,CDH)于2014 年成立,它位于圖書館內,是跨學科研究中心和學術單位[1],也是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唯一一個學術單位。自2011年以來,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字人文學科從一個由少數教職員工、研究生、工作人員和圖書館員領導的小型計劃逐步壯大,成為一個充滿活力且受到國際認可的研究中心。該中心來源于普林斯頓數字人文學科計劃,于2014 年秋季落成,并在2016年夏天正式搬入Firestone圖書館B 樓的現有空間[2]。該中心是普林斯頓的數字人文學科最佳實踐和專業中心,致力于開展創新的數字人文項目,培養新一代精通數字人文的學者,為數字人文軟件工具和關鍵方法生態系統作出貢獻,將數字人文方法和工具擴散到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學和研究周期中。自2017年以來,CDH一直圍繞公共數字人文學科設計課程,并致力于開展面向公眾的創新研究。
數字人文是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新方向[3],也是目前我國圖書館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都先后進行了數字人文的相關探索[4]。整體而言,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仍然處于初步摸索階段,存在數字人文認知及自身定位缺失、數字人文學術土壤匱乏、數字人文服務先天不足、信息技術能力差等障礙[5]。鑒于此,筆者希望通過對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中心的人員、服務、科研等方面的分析總結,為我國圖書館數字人文實踐提供借鑒。
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擁有一支由專職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兼職人員和執行委員會組成的專業隊伍,分擔不同責任。專職管理人員主要包括:①中心院長。目前,CDH的中心院長是Meredith Martin,畢業于密歇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其專注于英語詩歌、歷史詩學、詩歌和公共文化以及學科教育史[6];②研究主任。CDH研究主任的主要職責包括設定數字人文中心的研究方向,開發新的數字人文項目,并將數字人文工具與方法推廣融入普林斯頓大學的課程當中。目前,CDH 研究主任是Jean Bauer,弗吉利亞大學歷史學博士,在進入CDH工作之前,她從2011年至2014年擔任布朗大學的數字人文圖書館員,擅長數據建模、數據可視化、網絡分析與美國早期歷史研究[7];③助理主任,其職責主要包括負責監督CDH 項目組合、項目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項目,并提供關于項目設計和實施、資助編寫和元數據的咨詢和研討會。目前,CDH 的助理主任為Natalia Ermolaev,哥倫比亞大學斯拉夫語言和文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期刊研究、數字圖書館和檔案館[8];④首席開發人員。Rebecca Sutton Koeser是CDH 的首席開發人員,領導開發和設計團隊,負責CDH贊助項目的軟件開發和設計工作。她曾擔任埃默里大學圖書館和IT 服務部的高級軟件工程師,為各種數字圖書館和數字人文項目和開源工具作出了貢獻[9];⑤項目與教育協調員,主要負責監督所有資助項目的規劃、開發及日常實施,并負責管理CDH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教育中的傳播發展。Rebecca Munson 是CDH 的項目與教育協調員,擁有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學位,牛津大學碩士學位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英國文學博士學位,她曾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物理文獻史研究員[10];⑥數字人文開發人員。目前CDH 共有兩名數字人文開發人員,主要負責數據庫開發、系統管理、Web框架編碼和數據建模,將JavaScript 和數據可視化相結合,以保證項目更具動態性和交互性;⑦助理業務經理,主要負責支持領導和員工工作,幫助CDH實現其戰略和組織目標以及CDH 預算和財務管理、行政管理和組織、活動協調和監督學生工作人員[11]。CDH研究人員主要包括博士后研究員與研究生研究員,目前擁有2名博士后研究員與2名研究生研究員。2名博士后研究員負責社會網絡分析項目“全球文化生產網絡”與“早期黑人共和國社會網絡”項目,2名研究生研究員是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講師[12]。兼職隊伍主要由學生、校友與教師聯盟共同組成,其中學生主要協助CDH 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校友主要負責贊助項目接收,本科生、研究生的協助工作[13],教師聯盟是CDH 與普林斯頓大學教師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但凡接受過CDH資助或者與CDH合作過的教學或研究人員都是教師聯盟的一份子,主要進行數字人文教學與研究的探索。目前,CDH教師聯盟共有10 名教學研究人員[14]。CDH擁有一支來自不同學科的16名專家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主要負責數字人文科學的推廣工作[15]。
為了鼓勵學者將數字人文技術應用到研究當中,擴大其在人文學科中的影響力,普林斯頓大學CDH為數字人文學科研究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撐活動,主要包括:①項目管理。CDH認真對待數字人文的項目設計與管理,已經針對大、中、小型的DH項目,開發了一系列的項目管理方法與工具,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項目管理流程,幫助研究者管理與風險、障礙以及任務相關的常見問題,包括協調項目團隊,與團隊成員、合作伙伴保持定期溝通,準備和更新項目文檔,安排和促進項目登記會議,跟蹤項目目標和結果的進展情況,幫助管理項目范圍和變更,用戶設計和測試,監測預算,項目宣傳,并為項目啟動作出貢獻[16];②數據管理。CDH不僅對數字人文項目提供管理服務,也對科學研究數據進行管理。其收集的數據不僅是學術研究的最終版本,也包含了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CDH根據研究數據“計劃、生成、分析、共享”四個不同階段的生命周期展開工作實踐,主要包括數據選擇、收集、建模、清理、轉換和維護,以生成適用于計算分析的研究數據集,保證當前和未來的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使用和重復使用這些數據;③軟件開發。為了更好地利用圖書館數據,支持數字人文研究,CDH開發和設計團隊自2016年10月成立以來,創建并發布了11款開源軟件[17],用戶可以通過圖書館相關網頁免費下載使用;④講座與出版。為了促進數字人文在普林斯頓和其他地區的發展,CDH工作人員及其附屬機構在各學術機構展開數字人文講座與交流,介紹數字人文與其他學科融合實踐。此外,CDH還積極支持數字人文學者及圖書館工作人員出版相關科研成果。
從2019年7月開始,普林斯頓大學CDH 開設了為期兩年的Weld 數字人文博士后獎學金。申請者必須在近兩年內獲得了博士學位,具備從事數字人文項目的經驗,熟悉主要的數字人文趨勢、研究工具和技術,數據可視化和網絡分析方面的專業是首選。CDH為申請者提供每年60 000美元的工資,3 000 美元的搬遷費用及3 000美元的研究費用。作為CDH 團隊的成員,博士后研究員必須投入50%的工作時間參與中心工作,主要包括:與數字人文項目的教師、研究生、圖書館員、程序員及設計師合作,提供咨詢,參與研討會,并參加定期員工會議和CDH其他活動。其他50%的時間用于開發自己的研究項目。另外,博士后研究員每年至少要開設一門數字人文課程[18]。除此以外,CDH還與普林斯頓大學人文委員會合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生提供人文學科本科證書的學歷認證[19]。
CDH 提供資金支持數字人文項目和活動,如項目孵化、數據管理、技術開發、會議旅行等。資金按照主要資助對象與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面向教職工:①Research Partnerships。CDH每年會面向普林斯頓大學全職教師招募合作伙伴,進行數字人文數據分析工具開發和項目的合作。申請者可以申請7 500 美元的夏季資助和5 000美元的配套資金,用于雇傭研究助理、邀請專家或者購買必要設備,但不允許用于旅行外出[20];②Dataset Curation Grants。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師、工作人員和博士后研究員每年可以申請數據集管理資助,資助金額為5 000美元。該資金主要資助在數據選擇、收集、建模、清 理、轉換和維護方面的實踐探索,經費可以用于支付雇傭普林斯頓大學學生作為研究助理和其他項目。另外,教師有資格獲得名額有限的7 500 美元的夏季津貼[21];③Seed Grants。CDH每學期會提供1 000美元的種子資助資金,旨在支持可能成為CDH合作項目的探索和早期開發,如使用文本編碼、地理空間編碼或分析小規模項目、主題建模、語料庫分析或鏈接開放數據的創建或使用。種子資助資金不是為了支持課程開發,也不能用于自我報酬[22];④Public Humanities Seed Grants。CDH鼓勵普林斯頓大學的教職員工、博士后及研究生申請該項種子基金,以支持公共數字人文項目。資助金額為2 000美元,旨在吸引公共合作伙伴和受眾參與數字人文研究,以支持整個校園的工作。該資金僅在2017—2018年提供[23]。
第二類,面向學生:①Graduate Fellowships。CDH 每學期向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提供750 美元的研究生獎學金,受資助者每周必須花3小時參與數字人文活動。申請者必須之前無任何數字人文的技術技能或者經驗,通過參加活動和研討會來了解和探索數字人文研究和專業發展[24];②Graduate Travel Grants。CDH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提供旅行補助金,金額為1 000 美元,鼓勵其參加數字人文研討會、暑期學校、研究所或其他培訓課程。培訓必須在補助金發放六個月內進行[25];③Project Management Fellowship。CDH向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或博士后提供項目管理獎學金,獎學金獲得者需要工作6個月,數字人文導師會對其進行培訓和持續資助,其主要職責為管理項目規劃、實施和結束,并協調項目團隊的工作[26];④Dissertation Prize。CDH 每年頒發學位論文獎,以表彰具有數字人文元素的杰出博士學位。申請者需要提供摘要、完整的論文和論文顧問的支持信。獲獎者將獲得CDH 給予的酬金[27];⑤CDH Senior Thesis Prize。CDH的工作人員幫助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設計關于數字人文的論文,并每年從中選取最好的論文授予CDH高級論文獎[28]。
第三類,外部資金機會。除了普林斯頓提供的數字人文資助與獎勵之外,還有很多外部機會可以獲得數字人文項目的資助,主要有NEH Offi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ACLSDigital Extension Grants、Alfred P.Sloan Foundation -Program on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rew W.Mellon Foundation-Program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IATH)-Visiting Fellowships、The John D.and Catherine T.MacArthur Foundation-Digital Media &Learning Initiative、OCLC/ALISE 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Grant Program (LISRGP)。
數字人文科研項目體現了人文科學的創新能力,是圖書館數字人文工作的基石。CDH 與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師、學生、圖書館員設計和開發的跨學科數字人文項目,大致可以分資助項目和員工及博士后研究員項目兩類。CDH資助項目中已經完成的項目有17項,正在研究的項目有12項[29]:①Building a Comparative Database for the Study of the Old and New Tang Histories。該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比較數據庫,使學者能夠可視化和分析來自新舊唐朝的信息;②Finding the Fifth Century in Britain。該項目通過分析來自一百多個英國五世紀墓地的考古數據集,通過GIS 等技術來揭示過渡時期英國人的生活以及他們對歷史變遷的看法;③Pacific Northwest Maritime Trade。該項目利用數字測繪和網絡分析技術,以美國海關官員保存的手寫分類賬為中心,通過分析客流和貨運量在這十年中的變化情況,描繪海洋貿易網絡;④Princeton Prosody Archive。普林斯頓韻律檔案館是一個動態的、全文可搜索的數據庫,包含1569年至1923年間出版的數千種數字化韻律作品;⑤Remedies across Contexts。該項目針對美國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地區的同性戀和跨性別健康活動家的醫療保健服務問題,創建了口述歷史的數字檔案;⑥Selling Menthol。該項目的重點是利用可視化技術分析加利福尼亞大學檔案館的真實煙草業文件數據,其中包含數百萬份關于美國煙草歷史的文件;⑦The Ethiopian Miracles of Mary Project。根據普林斯頓稀有書籍和特別收藏中的埃塞俄比亞手稿,提供有關跨地區、語言和文化故事的歷史信息;⑧The Justinianic Plague。該項目以六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為對象,開發一個標準化的開放存取瘟疫數據庫,作為學者的參考資源,是研究歷史上其他瘟疫事件的有用工具;⑨The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Project。該項目主要追蹤莎士比亞公司借閱圖書館成員的資格,以揭示其成員的閱讀內容和居住地點等信息;⑩The UNOW Oral History Project。該項目旨在記錄普林斯頓附屬托兒所的歷史,主要聚焦于童年和早期兒童保育教育的歷史;?TheWinthrop Family on the Page。該項目以溫斯洛普家族為中心,通過對大量的書目信息、傳記數據和注釋數據進行收集分析,了解殖民地讀者之間如何互動;?Themed HistoricalWalking Tours and Virtual Markers。該項目以普林斯頓大學的歷史為核心,使用虛擬現實網絡應用程序創建主題歷史徒步旅行,旨在通過視覺歷史標記反映普林斯頓歷史上的特定事件和人物。
CDH的科研項目除了資助項目以外,還有員工及博士后研究員項目。目前,已經完成的員工及博士后研究員項目有2項,為davila.js與Pope Manuscripts Online,正在研究的項目有5項[30],分別為:①Colored Conventions Project。該項目以19世紀美國的黑人組織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數字技術還原黑人組織成員創建的社交網絡,還原他們的社會活動;②Common Readers。該項目旨在開發一個可搜索的在線數據庫,其中包含來自全球各地圖書館劇本中的注釋,通過定制設計的關系數據庫收集和分析早期戲劇文本中的注釋;③Linked Global Networksof Cultural Production。該項目通過使用網絡分析與繪圖技術,利用普林斯頓大量關于拉丁美洲作家和出版業關鍵人物的論文,關注維多利亞奧坎波對拉丁美洲文學的影響;④The Pliny Project。該項目利用數字化技術,基于羅馬貴族Pliny the Younger 的信件及相關材料構建數據庫,幫助用戶簡單地搜索Pliny的信件及傳記;⑤The Serge Prokofiev ArchiveasData。該項目主要探索如何使用數字人文方法及工具來揭示和使用普林斯頓大學檔案館的材料。
為了更好地進行數字人文服務,充分整合普林斯頓大學校內數字人文資源,CDH 與校內其他機構充分合作,建立伙伴關系。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會在磋商咨詢、講座培訓、活動舉辦、空間設備及項目研究等方面與許多機構進行合作。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的活動有Year of Data 與Reading Group兩大類,其中Year of Data 主要包括專題討論、主題演講、手工坊等。如2019年3月6日舉辦的“Public Digital Humanities:Building an Audience for Data”[31]的手工坊,2019年3月13日 的Unsolved Data Problems[32]的主題演講。Reading Group主要通過簡短的閱讀、討論、演示和實踐等方式,考慮如何利用普林斯頓圖書館館藏數據來協調支持普林斯頓大學的前沿研究。Reading Group的活動時間定在每周三的12:00—13:20,地點在Firestone圖書館B樓的數字人文中心,討論主題和簡短讀物內容會在CDH 活動頁面上提前發布。
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根據自身情況及服務需求,構建了由管理人員、研究人員、監督推廣團隊及兼職人員組成的成熟隊伍。日常管理隊伍主要負責數字人文中心的日常運營、宣傳推廣、服務實現及數字人文工具的開發等;研究人員主要由博士后及學者構成,主要負責對數字人文與科學研究融合方式的探索及數字人文項目的具體研究工作;監督推廣團隊則主要負責從各專業的角度監督、把握數字人文中心建設方向,推廣數字人文;兼職隊伍由學生、校友及教師組成,負責協助數字人文中心完成各方面的工作,如參與贊助項目團隊、宣傳和溝通、活動策劃和后勤、網站用戶測試以及為網站和出版物撰寫內容等。各團隊之間既相互交融,又彼此獨立,各司其職。值得一提的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十分重視對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招募,鼓勵其到數字人文中心進行兼職或者學習,為數字人文儲備后備力量。
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及目的,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數字人文資金資助體系,如主要面向教師的Research Partnerships,面向本科生的CDH Senior Thesis Prize,面向研究生的Graduate Fellowships,面向博士生的Dissertation Prize,面向研究生或博士后的Project Management Fellowship,用于數字人文項目早期開發的Seed Grants,用于數據集管理的Dataset Curation Grants,支持公共數字人文項目的Public Humanities Seed Grants,用于參與數字人文會議培訓的Graduate Travel Grants。CDH的資助體系不僅涵蓋了普林斯頓大學內不同的群體,也涉及了數字人文工作的不同階段與步驟,滿足了數字人文各方的需求。CDH全方位的資助體系為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項目的孵化、技術的開發、后備人才力量的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數字人文服務中的重要一環。
科學研究是圖書館數字人文工作的基石,CDH 也將其視為重中之重。自2014 年以來,CDH一共開展了34項科研項目,已經完成17項。項目研究主題豐富多樣,涉及商業、社區歷史、藝術與文學、法律和社會運動等方方面面,歷史區間跨度大。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圍繞科學研究項目,從四個不同方面開展工作:①推出了各類科研輔助服務,如項目管理、數據管理、軟件開發等,以輔助支撐的角色服務數字人文項目;②對數字人文項目進行資助,以資金資助的方式給予數字人文項目幫助;③自建數字人文項目,以CDH 為主導,充分利用自身資源,自建數字人文項目,如Princeton Prosody Archive、The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Project、The Winthrop Family on the Page 為CDH自建項目;④內部人員創建項目,CDH鼓勵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創建數字人文項目,如The Serge Prokofiev Archive asData。數字人文科研項目既是CDH的工作成果,又是CDH 進行教育、培訓的平臺,也是數字人文推廣與宣傳的窗口。
積極尋求合作,加強資源融合是圖書館開展跨學科創新服務的常見方法[33],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也不例外。CDH的校內合作機構大致可以分為校內其他機構與館內其他部門兩類。校內合作機構主要有:①麥格勞教與學中心,主要開展數字人文新教學技術和技巧方面的合作;②普林斯頓計算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為數字人文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最先進的計算和可視化設施及服務;③VizE實驗室,進行人類學相關數據的可視化合作;④統計與機器學習中心,主要在數字人文研究和教學方面進行合作;⑤科學技術委員會實驗室,主要為數字人文提供相關空間設備服務;⑥協作歷史中心—數字歷史實驗室,主要與歷史學相關數字人文項目進行研究合作;⑦量化與分析政治科學計劃,為數字人文學者提供文本及數據分析,數字統計、預測、實驗等方面的服務。圖書館內部合作部門主要有:①數據與分析服務部,合作開展數字人文數據轉換、定量分析及軟件幫助等;②學術交流辦公室,主要開展制定數據管理計劃,保存、出版研究成果,數字人文外展等方面的合作;③地圖與地理信息中心,向數字人文學者提供紙質地圖、地理空間數據、數字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服務;④朱利安街圖書館和媒體中心,為數字人文學習研究提供多媒體軟件的Mac 工作站、錄音室和設備外借服務。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都沒有設置專門的數字人文館員崗位,多由學科館員、數據館員、參考咨詢館員兼任。這些崗位的館員一般不具備嫻熟的數字人文技能,已有的工作任務已經較繁重,無法對本校數字人文的研究和教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從而影響本校數字人文的可持續發展[34]。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的數字人文崗位設置較為系統,涉及數字人文軟件工具開發、參考咨詢與指導、承擔數字人文項目與教學、用戶體驗等方面。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有必要根據本校人文學科的發展需要及本館的實際情況,設置數字人文相關崗位。制定數字人文崗位時需要考慮本館的發展戰略、本校數字人文項目開展情況、用戶實際需求等,確定數字人文崗位的工作任務、服務范圍,并協調好各個崗位之間的關系。資源條件暫時不成熟的圖書館,可先通過招聘或者館員培訓的方式,設置1—2名數字人文館員,主要負責數字人文工具的學習、參加相關學習培訓與講座、進行數字人文的參考咨詢與簡單指導,探索適合本館的數字人文實踐路徑。
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資金投入,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及經費使用目的制定了全方位的資助體系,既有針對教職工及研究人員的資助獎勵,也有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獎學金項目及限定使用目的的資助項目。雖然經費不足是數字人文工作存在的一個長期問題[35],但針對不同的數字人文群體和使用目的,制定全方位的資助體系對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將圖書館不具備的數字人文資源,如科研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教師吸引到圖書館中來;另一方面,利用資助資金可以為圖書館培養數字人文的后備人才,為數字人文發展儲備力量。全方位的資助體系應該包括以數字人文研究者/教師為資助對象的研究基金,以數字人文研究生/圖書館員為資助對象的種子基金,以本科生或研究生為資助對象的論文基金,為對數字人文感興趣群體準備的交流基金和以數字人文訓練為主的訓練交流基金等。
耶魯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實驗室主任Peter Leonard 認為“提供數字人文的新設備與環境不是第一位的,增加不同領域專家的合作,培育數字人文新項目才是圖書館數字人文工作的首要目標”[36]。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也是如此,其在崗位設置、資助體系建設、具體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圍繞支持科研項目為中心來展開的。因此,在數字人文中,無論圖書館是起“輔助”“橋梁”作用,還是處于核心地位,各類型圖書館都要在清晰定位的前提下,將數字人文科研項目列為數字人文工作的核心和重點。圖書館應該成為高校數字人文項目研究的催化劑與孵化器,針對不同的群體,如教職工、研究人員、本科生、研究生等開展服務支撐工作,鼓勵其認識、參與或積極開展數字人文項目,豐富數字人文研究主題,擴大數字人文技術應用的學科領域,真正將科研項目是數字人文工作的核心落到實處。數字人文科研項目體現了人文科學的創新能力,是圖書館數字人文工作的基石,也是衡量圖書館數字人文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是圖書館數字人文工作的重中之重。
圖書館一直以來都是跨界協作的積極踐行者,數字人文也不例外,跨學科合作符合圖書館和人文學科研究領域的根本利益和價值原則[37]。圖書館應該主動走出去,依據服務對象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數字人文服務。尋求跨學科協同合作。一方面,圖書館要與校內計算機語言學、歷史地理學、社會科學、出版學等學科共建數字人文協同研究中心[38];另一方面,圖書館要與同行合作,派遣館員參與到其他館的數字人文服務和項目當中,學習相關技能與項目管理經驗。當國內圖書館數字人文達到一定規模后可組建圖書館數字人文協會,推廣數字人文;另外,圖書館可以與社區、博物館、科技館等機構合作,組建面向“業余”人士和社會讀者的數字人文實驗室,吸引公眾了解關注并參與實踐,使數字人文向更深更遠的方向發展。
(來稿時間: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