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佩英
入秋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喝粥有助于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能夠有效促進感冒的治愈。此外,有些藥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喝粥養生其實也有“門道”,注意以下幾點才能更養生。
其一,喝粥也有個最佳時間,一般三餐均可食用,但以晨起空腹食用最佳。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不強的人,早晨喝粥尤為適宜。
其二,不宜食生滾魚粥。生滾魚粥多用鯉魚的鱗片或肉片,這些生的魚肉中有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人食用后,會引發膽囊炎或導致肝硬化等。所以,最好少食生滾魚粥,可以將魚片做熟了配粥食用,味道同樣鮮美。
其三,胃不好的人少喝。不少人認為粥養胃。但事實上,水含量偏高的粥在進入胃里后,會起到稀釋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這同樣不利于消化。
那么,秋季喝粥養生該如何選擇呢?對此,專家表示,要弄清自己的體質,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大家不妨試試以下粥品。
先把生薏苡仁6 0克煮至爛熟,而后將生山藥60克搗碎、柿霜30克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此粥適用于陰虛內熱、食欲減退等癥,具有補脾養胃的功效。
黑芝麻淘凈曬干,炒熟研細,每次取25克,投入以100克粳米煮至將熟的粥內,加蜂蜜1匙,熬至粥稠即可食用。此粥能滋養五臟、潤燥通便,對秋燥便秘有防治功效。
黑豆、綠色、紅豆、小米、粳米等量,枸杞子18克,百合30克,白木耳10克,紅棗8~10個,同煮成粥此粥具有養脾潤肺、安魄養神的功效。
先將新鮮玉竹50克洗凈,去掉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湯去渣,加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沸即可。此粥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適用于肺陰受傷、肺燥咳嗽、口干舌燥、陰虛低熱不退等癥,并可作為各種類型心功能不全的輔助食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