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清
(杭州市濱江區浦沿幼兒園 浙江·杭州 310053)
就STEAM 課程來說,重點并非是某一個學科,其強調的是如何引導幼兒有效融合不同學科的學習手段,形成跨學科思維,對學習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通過在科學教育中融入藝術,在數學教育中融入工程教育和技術教育,進而有效補充課程。這對于幼兒對學科知識更好地理解有著促進作用。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AR互動游戲和VR虛擬場景等手段,組織幼兒進行積木搭建和人物互動,通過游戲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另外通過STEAM 課程的支持,教育教學富有多樣性的有序故事情節,能夠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使得教育附加值增大,同時AR 和VR 技術的運用也可以有效展開親子互動課程,引導家長一起參與到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來,構建起愉悅輕松的互動環境。STEAM課程通常情況下能夠有效地聯系現實生活和幼兒知識學習。強調構建其有效的實踐操作氛圍,引導幼兒知行合一,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繼而達成幼兒教育目標。由此可以得出結論,STEAM 課程法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值得幼兒園進行推廣和運用。
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首先應當遵循科學化原則,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打造STEAM 課程,形成有效的互動環境,引導幼兒多維度觸摸,能夠使得互動的真實性得以提升,教育效果得以增強。對于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都有著促進作用。
幼兒教育工作者在應用STEAM 同時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好動活潑特點,構建起自由的活動氛圍,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約束。應當保障提供的信息多元化,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通過STEAM 課程,對幼兒的想象能力進行培養,讓幼兒能夠通過參與活動,獲取快樂的情感體驗,這是教育工作創新性的一種體現。
2.1.1 遵循創設生態化環境原則
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組織教學活動中應當有效滲透社會、大自然等元素,幫助幼兒能夠更好的認識社會和大自然,并從中吸取知識和經驗。同時,教育工作者應當幫助幼兒更好的探索和觀察空間。這對于幼兒好奇心的激發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另外,教育工作者也應當積極的構建起能夠幫助幼兒快速成長和發展的生態化課堂氛圍。比如說可以通過對戶外環境的利用,以此來創新設計STEAM 課程,為幼兒提前準備一些較高舒適地的活動場地和原生態的積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應當盡量保障環境空間具有一定的彈性變化,然后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以游戲的方式對積木進行搭建,這能夠使得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得到明顯提升,進而使得幼兒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得以激發。
2.1.2 關注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能力發展
就當前幼兒參與的游戲活動來看,幼兒比較鐘意建構型游戲。但是很多幼兒教師所組織的游戲形式過于陳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自主化,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過于看重游戲結果,對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重視程度不高。但是通過STEAM 課程對游戲活動進行構建,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建構的主題和游戲內容進行自主的選擇,這對于幼兒自主化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有著積極影響,也能讓幼兒更好的去感受游戲的趣味性。比如說,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可以為孩子們提供塑料和木質類型的積木材料,飲料瓶、紙盒等等。進而使得幼兒游戲活動和學習活動的差異化需求得以滿足,能夠基于自身的喜好,對游戲內容進行選擇,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自主的通過積木對小床、小房子進行搭建。為了構建起良好的自主游戲氛圍,教育工作者應當要求孩子們自主的取放游戲材料,對合作方式進行合理選擇。
2.1.3 培養幼兒想象力
幼兒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時運用STEAM 課程,應當給予建構游戲實施足夠的重視,應當避免固定行為模式的設定,減少對幼兒的約束和規范,在引導幼兒對游戲規則和秩序遵循的前提下,能夠對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進行自由大膽的表達,這對于其想象力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對于其創造力的提升有積極的影響。在積木建構游戲活動過程中,可以讓幼兒通過多樣化的方法對積木進行處理和搭建,以此來激發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比如說,教師設定了“建構大橋”這一游戲主題,鼓勵孩子們進行大膽的創造,讓孩子們圍繞這一主題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又比如說,在教師的指引下,讓孩子們對各類型的小區進行搭建,其中有花園、房子等等,這能夠很好的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質量提升都有著促進作用。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應用STEAM 課程,應當有機整合現象與探索,進一步增強教育效果。幼兒教師在運用STEAM 課程過程中,應當給予核心內容足夠的重視,保障幼兒能夠對科技現象有全面的認知,如此才能更好的進行實踐操作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意識與能力,進而更好地在活動中進行探索。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幼兒的探究學習,尊重幼兒的權利和個性,同時基于幼兒教育階段孩子認知和發展的特點,以游戲的方式保障幼兒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教育工作者應當引導幼兒對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觀察與思考。同時,幼兒教師也應當樹立起合理的STEAM 意識觀念,關注幼兒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的發展。在實際組織STEAM 課程教學時,引導幼兒能夠對自身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分享,運用合作、模仿交流等方式,對問題進行解決。比如說,在構建戶外散步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們先仔細觀察戶外動植物以及建筑物的外形特點,然后通過與小伙伴進行討論之后,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參與積木搭建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有效的鼓勵,同時應當多元化的設計活動,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學習能力。
教師在構建STEAM 課程時,應當在合理開發與利用社區資源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進一步拓展幼兒學習空間,有效整合社區家庭和幼兒園教育資源,對于綜合利用教育資源水平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另外也應當基于幼兒的認知和實際發展特點,構建起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比如說,幼兒家長可以領著孩子到體育場、醫院、超市、菜場等區域構建起多樣性的游戲活動。一方面打造的體驗情境更加真實,對于教育生活化水平的提升也有著積極作用。
比如說教師在引導孩子們閱讀一本和“橋”有關的繪本,孩子們表現出了更高的興趣。經過價值判斷后,教師發現,“橋”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它與幼兒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城市里各種不同功能的橋,杭州更是有斷橋、錢江大橋等特色橋梁;“橋”還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無論是造型、材料還是結構所蘊含的力學知識,都能作為一個具體的載體緊密結合Steam。同時“橋”還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能夠通過一本繪本對孩子們展開更多的教育,讓孩子們吸收更多的知識點。
假如說生活化教育條件比較缺乏,也可以通過運用AR 和VR等技術展開游戲活動,以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撐,構建起家長和幼兒的有效互動,這對于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積極性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另外,教育工作者在對STEAM 課程進行創建時,應當加強現實生活和游戲活動之間的聯系,基于生活實際,對教育空間和渠道進行拓寬,對幼兒已有經驗進行拓展和外延,如此才能夠使幼兒有整體化的發展經驗,知識結構得以豐富。另外,教育工作者在對STEAM 課程進行運用時,也應當為孩子們構建起自我進行展示的平臺,進而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對游戲樂趣進行體會。比如說,教師可以基于幼兒的實際需求和學習特點,引導社區和家長配合,組織開展相應的幼兒競賽互動活動,一定程度上使得游戲活動的多元化水平得以提升。
教師在對游戲活動創建運用STEAM 課程時,應當基于幼兒教育階段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認知特點,有效設計游戲形式,進一步增強教育工作水平。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孩子們進行“古鎮樂”游戲活動時,可以選擇“狗尾巴草相撲”和“呼呼板”等相關活動,這對于幼兒模仿興趣和好奇心的激發有著促進作用。另外也能將游戲活動的簡易優勢體現出來,進而使得幼兒更好的參與游戲活動。
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應當樹立正確的意識和觀念,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對STEAM 課程計劃方案進行編制和完善。基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特點,對游戲活動創設經驗進行總結,多元化設計活動形式,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并通過家園聯動等手段保障游戲活動的真實性,將STEAM 課程的價值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達成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