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欣
(北京科技職業學院 北京 100086)
筆者設置了針對所在院校學生的問卷調查,共收到104 份有效答卷,希望通過調研找出適合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情的、有效的在線教學方式和方法。
問卷的設計主要從學生角度出發,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對課程安排、學習環境、管理方法及教師的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評價;其二是學生對線上教學的看法、意見和建議。問卷是通過問卷星進行網絡不記名統計,保證統計結果的相對準確。
通過對有效問卷的數據分析,在一定范圍內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向、學習意愿,發現了線上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從圖1可以看出,將近一半的學生對線上教學并不滿意。

圖1
總的來說,大多數學生還不能適應線上教學這種新模式,根本原因在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面向的工作崗位(幼兒園教師)應該屬于“熟練型崗位”。根據原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委員會顧問、中國教育技術學會虛擬仿真委員會顧問魏民教授在“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課程中對“熟練型崗位”的介紹,“熟練型崗位作業能力獲得方式主要是觀看、試做、對比、再試做,以接觸型為主,可以部分適應線上課程。”
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除了公共基礎課和三門專業基礎課之外,大部分課程都是技能課,學生們已經習慣了以動手操作、表演表達為特點的接觸型教學模式(線下教學),如鋼琴、舞蹈、美術、活動設計、游戲等課程。因此對非接觸教學(線上教學)比較陌生。另外,由于準備時間倉促、線上教學經驗不足,老師們缺少對自己承擔課程的專業分析(非接觸教學可行性分析),所以在具體的實施環節遇到了很多問題,主要問題存在于教學設計和教學管理兩個環節。
第一,教學設計方面的問題。通過圖2 可以看出,對課程不感興趣是造成很多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的重要原因。困難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為保證能為學生開足課程,筆者所在學院全體專職教師都參與了線上教學,從調查中了解到,理論課學習效果較好,實操課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筆者所在院校統一使用“學習通”教學平臺,學習通教學平臺更適合以聽講、記錄、書寫作業等形式為主的理論課教學,無法滿足實操課互動交流的需要。大多數老師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錄課軟件的學習上,但是從實操課的角度看,再精美的課件和教學視頻也只能實現單向交流(學生只能看和聽),似乎又回歸到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對于之前習慣了親自動手、體驗式學習的幼教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確實無趣。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現實問題,返校線下時間的不確定讓老師們的課程設計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對教學進度的把握存在疑慮,導致各門課程的教學進度之間相差較大,老師們壓力過大。

圖2

圖3

圖4
第二,教學管理方面的問題。圖3 和圖4 說明了大部分學生使用手機上網課存在的隱患。手機原本就不是單純學習的工具,因此大多數學生在使用手機時并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外界環境的干擾對他們影響很大。
通過圖4 可以看出,上網課時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學生在填寫第1 項“微信有信息沒回”時,遇到的普遍問題是微信群里隨時有更新的新信息,如各種填表、老師們發的通知,各科老師發作業、學生提交作業、師生之間的交流等等。據學生反映,她們不能像線下教學一樣在每節課期間保持絕對安靜和專注。有些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做事情沒有條理,很難按時完成課后任務,教師進行的線上督促力度很有限,影響了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

圖5
在圖5 中可以看到,關于教學過程的管理,學生和老師的反饋基本一致。學生認為老師無法實時關注學生,老師也認為學習過程中缺乏監督和隨時隨地的指導。之前大多數老師使用的是任務驅動法,線下教學時有一套嚴格的過程控制措施,可以隨時看到每位學生的狀態,給予及時的指導。線上教學更多的只能展現結果,無法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對一些理論課來說,看不到學生的思維軌跡,對實操課來講,看不到學生真實操作的過程。而且目前使用的學習通平臺無法對結果進行查重檢測,學生提交作業存在漏洞(如直接提交別人的作業),老師們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核實真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及時有效的指導非常必要,大多數學生的理解能力、技能水平不高,很多課程的學習需要老師反復示范、指導,甚至是一對一、手把手地教,現在進行的線上課程時間很短,面對的學生數量很多,課上學習與課下指導很難銜接,很多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存在困難,教學進度緩慢。
(1)把握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各自的特點和規律,應該重新認識、各美其美。線下教學模式往往更加直接、生動,教師與學生能夠更好的建立情感聯系,教師能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更加準確地調整講課的進度。線上教學模式往往更能夠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方便的條件,比如視頻可以回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復學習。而且在網絡空間里,很多學生會展現出與面對面環境下完全不同的氣質和狀態。
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是否適合全部以線上形式開展還要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實操課(職業技能類)在進行在線教學前,教師應該認真分析課程性質,不要局限于原有的教學大綱,重新理清教學內容,找到課程中真正適合以線上教學形式呈現的部分。
(2)線上平臺應該從講學內容上呈現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在平臺上展示教師的不同。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要在教學內容上實現面向全體、分層次教學。要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環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水平,努力改進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合適的教學資源。比如根據課程特點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有趣的作業題,讓網課不再枯燥,讓學習通成為展示學生不同才能的平臺。
(3)線上教學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設計準備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并輔以多樣的活動形式,利用學生之間的交互,組織和支持學生開展有指導的自主學習。根據課程性質,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通過學習通、微信群等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1 對1 的指導,通過在班級群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比如定期組織學生評選優秀作業在班級群里發布,激發學生提高聽課質量的意識。
(4)不拘泥于固定程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和能力。首先應該減輕線下學習負擔,減少課后作業,盡量把教學任務在課堂上完成,否則學生會因為感覺在線上課比課堂現場上課需要耗費的精力還多,負擔還重,會產生排斥和抵觸。其次應該由學校提供更多平臺和資源,鼓勵教師用多樣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式,提高實操課課程的趣味性,比如將虛擬仿真教學軟件、交互性較強的學習軟件(游戲軟件)等等應用于在線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