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510510)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增強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從總體上看,高校學生黨員在學習上生活上都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體現黨員的先進性,但是,在高校學生黨員隊伍中也存在與先進性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如政治意識薄弱、奉獻精神欠缺、入黨前積極入黨后事不關己等,嚴重影響了黨組織的生機和戰斗力。因此,構建星級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必要和重要意義。
為了解大學生黨員的現實表現情況,筆者自編了兩份調查問卷《大學生黨員現實表現情況的調查問卷》(黨員版和非黨員版),選取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調查對象,給學生黨員發放了220 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220 份,給普通學生發放了76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760 份。調查內容包括模范作用發揮、入黨再教育以及考核等。
調查顯示,在黨性修養方面,認為身邊黨員黨性修養較高占24.21%,有一定的黨性修養占54.21%,黨性修養有待提高和黨性修養與普通學生沒區別分別占10.79%。在學習成績方面,認為身邊黨員成績優秀占30.26%,成績良好占55.39%,成績中等占14.08%,成績不理想占0.26%。在工作表現方面,認為身邊黨員認真負責、有能力、有號召力占55.92%,積極負責但工作能力有限占36.05%,有能力但工作不積極占6.18%,工作能力不足且不積極占1.84%。在參加志愿服務方面,認為身邊黨員非常積極的占36.18%,比較積極占48.55%,一般占14.47%,不積極占0.79%。在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上,發揮很好占35.92%,較好占45.92%,一般占15.13%,不如普通群眾占3.03%。綜上所述,絕大多數大學生黨員都能比較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少數學生黨員沒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對學生黨員的調查顯示,入黨后與入黨前相比,思想壓力變大,更加努力占70%,沒大感覺,無所謂占18.64%,壓力變小,可輕松了占11.36%。絕大多數學生黨員入黨后能按照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但有少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后壓力變小了,思想開始松懈了。入黨前,學校組織各種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合格黨員,但是入黨后的持續教育則少了。高職院校學生大一遞交入黨申請書,大二發展為預備黨員,大三開始項目化教學,所以大二是入黨后持續教育的關鍵階段,是學生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等更進一步提升的重要階段。
對學生黨員的調查顯示,在考核監督方面,17.27%的學生黨員表示所在黨支部對黨員有單獨考核監督,82.73%的學生黨員表示所在黨支部對黨員沒有單獨考核監督。通過訪談了解到,學生黨支部主要是通過民主評議對黨員進行考核評價,并沒有制定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入黨前,黨支部有比較明確的考核指標,包括政治學習要求、學習成績排名、志愿服務時長、群眾基礎等指標,但是入黨后,黨支部對學生黨員就沒有制定明確的考核指標,導致學生黨員在入黨后黨性修養有所減弱,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減少,沒能讓學生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表1 高校學生黨員星級評價指標體系
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導向性原則。針對學生黨員存在問題,制定評價指標,幫助學生黨員改進問題。指標有結果導向作用,一旦制定指標,學生黨員便會朝著指標要求努力,所以制定的指標一定是要科學合理的、積極向上的。第二,可操作性原則。制定的指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生黨員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實現的。第三,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原則。定量指標為主,定性指標為輔。
根據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提出了“四講四有”這樣新形勢下合格黨員的標志和特質。本文運用KPI 法將“四講四有”確定為高校學生黨員星級評價指標體系的四個關鍵的一級指標: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再運用魚骨圖進行分析,結合考察調研結果,細化一級指標,確定高校學生黨員星級評價指標體系的二級指標和標準,構建出高校學生黨員星級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在評星定級過程中,如學生黨員出現以下情況,將實行一票否決,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不堅定的、受到警告及以上處分的。
很多黨支部沒有對學生黨員制定考核體系,考核時,大多是憑主觀感覺打分,往往難以衡量,評出來的優秀黨員也難以有說服力。實施評星定級管理,一套系統、科學的星級評價指標體系,避免了“印象分”“人情分”,讓考核有章可循,也讓學生黨員有目標可達。
實施評星定級管理,對學生黨員有很好的激勵和促進作用,促使學生黨員提升思想政治素養,使學生黨員在學習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具有引導作用、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和橋梁作用,積極帶動同學一起進步,爭先創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