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戰
(江蘇省華羅庚中學,江蘇 金壇 213200)
高中語文學習的內容大多是圍繞應試教育以及即將到來的高考,教學內容在趣味性和生動性上稍顯不足,導致學生對于語文的認識大多是死板和老套的印象。而通過課外閱讀的優化可以使課內學習得到更好的改善,并且通過課外閱讀也可以讓學生真正找到閱讀的樂趣,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讀物,追尋自己喜歡的作者。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時候,可以從作者入手,首先給學生介紹一些優秀作者的歷史背景、在文學界的地位和影響,提高學生對于作者的興趣,然后再向學生推薦該作者的書籍。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為教學目標,逐漸提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主動性,并且通過課外閱讀學習到的知識對課內學習起到反饋的作用,為學生帶來更多有趣、豐富的知識。
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過程當中有自己的選擇和判斷能力,但是很多學生會選擇一些比較搞笑、好玩的文學著作,在知識方面的收獲相對來說比較少,導致了閱讀的實際質量不高。所以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應該為學生介紹優秀的作者,以優秀作者為契機,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書籍。在推薦和介紹優秀作者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這些作者所在的年代、寫作時的背景,以及為什么寫這樣的著作作為吸引學生的內容,逐漸培養學生對于這個作者的興趣。然后再延伸到這個作者寫的書籍上,讓學生對作者的書籍進行閱讀,從作者的書籍當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這種方式向學生介紹書籍,可以減少學生的抵觸情緒,同時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和作者的寫作背景結合在一起,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借助作者對書籍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魯迅的生平事件,講述魯迅在那個時期的社會洞察力,在今天大家讀魯迅的文章,依舊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的種種現象,以此吸引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魯迅一生創作的文章最多的是雜文,現在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在閱讀時需要自己斟酌魯迅的文章是否適合自己閱讀。教師可以介紹魯迅的詩成就也很高,不管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都是如此,然后列舉出魯迅的著名的現代散文詩集《野草》,文章內容上晦澀難懂,建議放在最后閱讀。之后教師再為學生推薦魯迅的小說,魯迅的小說只有三十多篇,且篇幅較短,只讀情節的話一個半天就能讀完,非常適合現在學習節奏較快的高中生活。《在酒樓上》《孤獨者》《傷逝》都是可以閱讀的短篇精品,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其中的片段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
在閱讀過程當中閱讀氛圍非常重要,而往往教師對閱讀氛圍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各自為政,彼此間沒有任何聯系,這使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沒有競爭的熱情,沒有閱讀的動力。所以教師應該通過開展小組閱讀,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閱讀相同的書籍,或者是閱讀相同類型的書籍,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能夠更有動力。并且通過這樣小組的閱讀可以產生非常融洽和諧的閱讀氛圍,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小組閱讀當中對書籍進行閱讀,提高自身的知識。小組閱讀也可以方便學生快速解決閱讀過程里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和組員共同討論閱讀的知識和閱讀的內容,提高閱讀質量。學生在小組閱讀中可以了解彼此閱讀的書籍,然后進行書籍交換,實現閱讀之間的互通和高效。
例如,教師可以讓每四個學生組成閱讀小組,小組成員的成績呈階梯狀分布,由成績最好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帶領其他三個學生共同閱讀。在閱讀過程當中小組成員可以選擇近似、有關聯的文體,巴金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或者是相同的《寒夜》進行閱讀。《寒夜》這部作品有抗戰的大背景,其中讓人感動的東西卻屬于任何一個時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和學習。選擇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保證小組成員在閱讀當中保持相同的節奏,在閱讀過程當中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動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互幫互助,解決在閱讀當中出現的問題,如果遇到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需要向教師進行求助,從而達到閱讀的高效率、高質量。
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有些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強,閱讀書籍一目十行,而有的學生閱讀能力比較弱,對于書籍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較差,在閱讀過程當中不理解作者描述的內容、字句含義。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基礎較好的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通過閱讀心得的分享,讓基礎較弱的學生逐漸找到閱讀的方向。并且通過分享閱讀心得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開展閱讀相應的書籍,對這本書重新進行閱讀,產生不一樣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的轉變和提高。通過學生的分享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于書籍的閱讀興趣,真正做到教學的高效率、高標準。對于積極分享自己閱讀心得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并且在教學過程當中讓其他學生向這部分學生學習,以此提高其他學生閱讀的動力,讓學生能夠像積極分享自身閱讀心得的學生一樣,掌握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閱讀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在閱讀結束之后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閱讀的書籍,或者自己的閱讀心得,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寫在書本上供其他學生進行觀看。或者教師將學生的閱讀心得展示在多媒體設備上,花費十分鐘的時間讓其他學生做好筆記,從而使優秀學生的閱讀心得和閱讀理解可以讓更多學生的學習、借鑒,實現高效閱讀。對于積極分享自己閱讀心得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并且引導更多的學生向在這部分學生學習,積極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實現學生之間的高頻率互動,保證閱讀的實效性。
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大,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偷懶,尤其是課外閱讀學習,學生對此沒有那么重視,經常會出現偷懶的現象,不認真閱讀。所以教師應該通過開展每日的閱讀任務讓學生規律地進行閱讀,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通過每日開展的閱讀任務,也可以讓學生見證自己的成長,在學生閱讀過程當中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動力,收獲成就感,保證學生之后閱讀的熱情。教師在設立每日閱讀任務的時候,一定要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閱讀任務,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閱讀過程當中完成自己的閱讀任務,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向。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能力進步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可以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對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性布置相應的每日閱讀任務,讓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每天閱讀兩篇短篇小說,基礎比較弱、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可以每天閱讀一篇短篇小說或者是三篇詩歌,這樣可以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得到最大的收獲。教師應該在學生每日完成閱讀任務后觀察學生的完成情況,根據學生的進步,及時調整相應的每日任務,讓學生始終保持最適合自身能力的閱讀節奏,從而實現自身閱讀能力的快速增長。開展每日閱讀任務的時候,教師應該和學生的家長保持聯系,在學校的時候由教師監督學生進行每日閱讀,課后由家長對學生進行閱讀任務的監督,從而實現學生閱讀任務的按時完成,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
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優秀的作者,以作者作為紐帶,再向學生推薦書籍,這樣可以逐漸提高學生對于書籍的探索閱讀興趣。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閱讀讓學生彼此之間可以有一個開放、互通的閱讀空間,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彼此互幫互助,解決在閱讀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鼓勵基礎較好、閱讀能力出色的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為基礎較弱的學生帶來優質的閱讀方法,做好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針對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沒有堅持養成閱讀的習慣,教師應該開展每日的閱讀任務,讓學生每天都要完成屬于自己的閱讀任務,從而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在持續閱讀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