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軍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一中學,山東 淄博 255000)
整本書閱讀教學是當下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熱點,特別是《紅樓夢》進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下冊,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遇,上好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整本書閱讀導讀課應圍繞課標、教材設定的目標,用最少的課時實現最大化的閱讀收益,引導學生吸納精髓,收獲思想,提高審美,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經驗。導讀課設計可遵循三個原則,下面以《紅樓夢》教學為例闡述。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的學習目標為:“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導讀課應牢牢圍繞以上目標,抓住重點,以點帶面,扎實推進,有效落實。
統編教材整本書閱讀《紅樓夢》的學習目標定位為:通讀全書,梳理主要情節,理清人物關系,理解和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體把握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建構閱讀長篇小說的方法和經驗。利用導讀課,重點突破目標就成為課堂教學必然要求。
《紅樓夢》的結構變化多端,雖有章可循,卻還是容易被繁復瑣碎的人物和場景遮蔽,對初讀者來說,“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辨不清路徑和來龍去脈”,甚至“胡適很早就批評雪芹的書‘沒有一個plot(整體布局),不是一部好小說’云云。后來國外也有學者議論雪芹筆法凌亂無章,常常東一筆西一筆,莫之所歸……”,這也成了大多數學生畏懼《紅樓夢》,對它“望而卻步”的一個原因。但是有紅學家對此持反對意見,周汝昌的《夢解紅樓》說“這種章法與結構,向所未有,世又難明,反以為亂而已”。周汝昌以為《紅樓夢》章回之間看似凌亂的事件,無不是對上文的呼應和為下文埋下的伏筆。每一事件都牽一發而動全身,既照應上文,又提領下文,所謂“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借助《紅樓夢》教學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導讀課的機會,完成教材在閱讀指導中提出的第二個閱讀要求“抓住情節主線……體會小說縱橫交錯的結構特點”。
《紅樓夢》二十三回意蘊豐富,是經典章節。學習本章,教師可先讓學生概括整個二十三回的事件,明確主次,然后思考其中的內在聯系。會發現這一章大大小小的事件有元妃命勒石,芹母求職,璉鳳對話商議家事,賈芹得職,元妃下諭,金釧逗弄寶玉,賈政訓誡寶玉,襲人得名緣由,入住大觀園,大觀園吟詩生活,茗煙淘書,寶黛葬花,寶黛共閱西廂訴衷腸,黛玉聽《牡丹亭》戲文等?!都t樓夢》沿襲了章回模式,每一章的題目就是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同學們根據章回題目就可以判斷出本章大小十余件事之中,主要事件是寶黛共讀西廂和黛玉聽《牡丹亭》戲文有感,但是從篇幅來說,這兩件事卻不長,從而明確判斷事件在整部書中的地位,主要看它能否承擔起推動情節發展,在刻畫人物、傳達主旨情感上能否發揮重要作用,再就是能否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的標準。引導學生分析看似拉拉雜雜的很多事,其實是有主有次、有輕有重的,這些事件的聯系不僅是按生活的時間順序做交代,更是形成了小說以賈家生活上層人物和下層人物生活為橫斷面,寶黛愛情以及四大家族走向衰亡的雙線為縱,彼此交織構成立體的網狀結構,彼此前后照應,上下勾連,左右相接,網羅起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情景。
如果想獲得深度閱讀體驗,必定要有深層思考,深層思考的一個外顯特征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師給出范例或者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比如在完成上述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本回的結構,先要求學生概括出主要事件,一問:“這么多事,何謂主要事件呢?” 學生回答題目就寫了兩件事。學生回答后繼續追問:“為什么?判斷主要事件的標準是什么?”“這兩件事的關系何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明確作為主要事件的寶黛愛情被稱頌,是因為兩人的情感是建立在對生命的感知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一致性上,他們對落花觀照的行為是一致的,對《西廂記》的欣賞是一致的,兩件事表露的思想認識是一致的。然后第四問:那么其他事之間的聯系何在呢?其他的事還可以歸結為兩個層面,一是作為“主子”的層面的賈母、賈政、鳳姐夫婦事,二是作為“奴才”層面的賈芹、金釧的事。五問:這些事件和主要事件的關系何在?可以看出其余大大小小的事件均是世俗的庸碌凡俗的生活寫照,是借助比較的方式,凸顯寶黛對生命的尊重珍惜以及追求生命自由價值的人性光輝。無論是處于封建貴族大家庭金字塔頂端的賈母、賈政,還是中生代力量賈璉夫婦,或是說底層忙于求生存的仆從們,無不是現實世界真實人物的描摹,他們烘云托月一般把理想世界中的寶黛對生命意義的追求烘托得滿天星輝。這樣借助一連串的問題就幫助學生構建起藝術形式和主旨內涵的有機聯系。
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平臺,學生的提問更是精彩紛呈,精準地抓住并落實了二十三回多個亮點。比如,學生問:“賈芹領了錢后有了一連串的安排大有講究,作用何在?”還有學生提出:“賈政對寶玉的態度為什么會是矛盾的?賈政的態度為什么不和老太太的態度一致?”“寫黛玉聽到寶玉的引言后,為什么開始很生氣,后來又很快原諒了他?”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看出學生的思考已經進入到一個深的層次,答案涉及人物形象、細節描寫、語言藝術、社會背景、文化習俗等更加深廣的文學和文化內涵。
《紅樓夢》是“藝術化的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百科全書”,篇幅長,內容深廣,文字是半文言的,閱讀障礙相對較大,所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應該是每一節導讀課都要貫徹的原則。
以學情為基礎制定閱讀目標,不能忘記學習的主體是高中生,不能盲目追求“專家”式的研究學習??煞謱釉O定教學目標,首先圍繞文本本身,緊扣課標要求和教材導讀要求,從學生熟悉的、喜歡的故事、人物、詩詞語言等方面入手完成基本閱讀。同時構建學生學習共同體,讓有余力有興趣的學生,拓展學習,廣泛閱讀各種研究著作,為其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在學生中樹立閱讀榜樣,發揮學生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
還可利用多種活動激發學生主動閱讀興趣,引領學生把閱讀引向深入。
多媒介滲透,互聯網和微視頻的廣泛應用也有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視頻展示化抽象為形象,有助于降低學生的閱讀困難?!都t樓夢》有電視、電影、戲曲的多個視頻資料可以成為整本書閱讀的補充,選擇適當的時機,或者學生提前觀看,或者課堂集體觀看,或者比較觀看,都有助于學生了解情節,熟悉人物形象,感知《紅樓夢》的思想藝術魅力。
發揮學生的特長,通過才能展示,激發學生閱讀欲望。比如擅長畫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黛玉葬花圖、金陵十二釵人物圖譜等;喜歡辯論,可以就某一個話題如“寶玉到底是專情還是濫情”“大觀園女兒誰最美”“寶釵黛玉誰更適合做賈寶玉的妻子”等開展辯論;喜歡表演,就可以展演“寶黛共讀西廂”等多個精彩篇章,還可以拍攝制作微視頻,學生分工合作,分別擔任導演、演員、場務等等,凡此舉措能倒逼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
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也是一個有效方法。比如學生角色穿越,化身為香菱,跟著黛玉學賞詩寫詩;為金陵十二釵系寫人物小傳;讓學生借助想象如果在今天的社會,后四十回如何發展等等。
另外,有意識培養探究式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比如專題閱讀,可以打破常規的閱讀順序,進行跳躍式閱讀,可以探究寶黛愛情的發展歷程,劉姥姥的三進大觀園的價值意義,賈府人物生日宴的文化含義,主要人物丫鬟形象比較等等。比如比較閱讀還有前五回的判詞曲詞的含義和后文情節的對照;《紅樓夢》主要人物詩詞水平比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