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艷莉 付雅婧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 廣東·惠州 516001)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邁入全面深化階段,新時代背景下的學校教育正面臨著發展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挑戰。2017 年版《普通髙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新時期課程改革的實施,對高中英語新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推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提供動力。高中英語新教師一般是指完成了所有的職前培訓課程(包括實習),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受到學校的聘任,擔負起與老教師大致相同的教育教學責任,成為高中英語正式教育教學的教師,教齡一般為1~3 年。
由此可見,“核心素養版新課標”的頒布勢必要求高中英語新教師要走上教學發展之路,要求新教師要不斷提高課程實施能力和水平,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有效課程教學,切實完成培養和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目標。[2]本課題組基于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結合多年教育教學經驗與體會,探討提升高中英語新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建設的途徑。
(1)教學理念陳舊,課堂教學手段落后。高中英語新教師具有較強的英語語言能力,但英語語言教育基礎知識較為欠缺,教學理念陳舊,課堂教學設計較為刻板、無趣,且教學活動和互動形式單一,整堂課其實仍以教師為中心,過于強調“講語法、背考點”,缺乏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對“聽、說、讀、看、寫” 的五大語言實踐技能訓練不足。
(2)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意識和個人發展動力不足。高中英語新教師未能樹立全新的育人觀、教學觀和發展觀,一味地埋怨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教育教學任務繁重,而其教學技能,比如教學設計能力、課堂管理能力等較為薄弱,但不去增強其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適應能力,缺乏專業發展的自覺意識,亦缺少個人專業發展的動力,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
(3)課后教學反思能力不足。高中英語新教師一般教齡不長,教學經驗不足,多數新教師只滿足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卻不進行課后教學反思或僅僅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度,只注重對課堂形式和教學效果的思考,例如課堂氣氛是否熱烈、和諧,有無完成教學目標等,卻忽視了對個人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和教學策略等深層次的反思,反思內容缺乏深度,反思能力明顯不足。
(4)教育科研意識薄弱和科研能力不高。高中英語新教師的教育科研基礎素質普遍較為薄弱,科研能力尚顯不足,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人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建設的發展,若不及時加以引導,必將挫傷新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意識和積極性,也將阻礙新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新教師,如果不開展英語教育科研,會造成許多好的教育教學經驗和實踐體會得不到及時總結,也會導致多種多樣的英語學科教育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這樣,最終將不利于學校乃至整個英語學科教育團隊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和新教師自身專業能力提升。
(5)新教師培訓不足和缺乏有效的教師評價機制。目前,高中英語新教師的各類培訓方式較為單一,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重復性較多,造成新教師培訓效果不盡如人意。而部分新教師雖然能夠參與培訓,但對專家講座和專題研討興趣不高,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面,不能有效與自身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相聯系,亦無法將培訓中傳達的“規范、創新、高標準”信息轉化成為創造性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推動力。
大部分學校現行的新教師評價體系的評教主體有效性缺失,單純以教師為評估主體的評教結果使用不當,評價方式和途徑過于單一,不能有效區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關系,評價標準和量化指標的制定不夠科學,缺乏有效的反饋和幫助機制,評價考核工作存在形式主義。因此,學校新教師教學評價機制亟待改進。
探索新時期高中英語新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建設的提升,是當前推進高中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為此,本課題組就高中英語新教師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總結出以下5 方面的提升方式和途徑:即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實施以實踐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重視英語學情分析,落實新課程改革;培養反思意識,善于運用反思性教學;積極開展和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推進新教師專業化發展;建立科學的新教師評價體系,加強師資培訓。
(1)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實施以實踐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高中英語新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轉換教師課堂角色,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真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增強新教師職業認同感、榮譽感,減弱新教師的職業焦慮感,通過靈活多樣的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創設情境教學,鍛煉學生聽、說、讀、看、寫五項英語實踐技能。[3]
(2)重視英語學情分析,落實新課程改革。高中英語新教師應高度重視學情分析,不僅要體現在思想上,還應付諸于行動之上。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來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為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改革,教師須對學情進行充分了解和利用,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能力。
(3)培養反思意識,善于運用反思性教學。高中英語新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自身的反思意識,這有利于明確自身的英語教育教學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與實施自己的英語教育、教學目標和方案,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境界。[4]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善于運用反思性教學,從教學活動、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和學生參與度等方面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養成對遇到的問題先行獨立思考和研究,對問題進行歸類和總結,形成自己的體會和見解后,再與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比如:課后反思需要全面地、客觀地分析和思考整節課的課堂教學,包括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以達到自我檢測與調整,并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一目的。
(4)積極開展和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推進新教師專業化發展。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時代的呼喚,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開展和參與校本教研的過程就是教師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過程,讓教師從單純的課程的實施者轉變為新課程的開發者和創新者,有利于提升新教師的專業水平。校本教研無疑是新教師快速成長的捷徑,通過聽評課和集體教研,不僅能夠學習到教學思路和方法,也通過其他教師的評課反思自己的不足。[5]
(5)建立科學的新教師評價體系,加強師資培訓。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建立發展性高中英語新教師評價體系,堅持“學生評教”為主導,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和途徑,設置科學、多元的量化考核評價標準,有的放矢實施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出評價的導向、激勵、調控和改善功能,切實引導和激勵新教師不斷探索和完善自身英語學科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切實促進新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最終達到提升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
基于科學的高中英語新教師評價體系,加強新教師的師資培訓工作,創新新教師培訓模式,堅持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師德師風和業務素質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堅持增強職業素養和專業發展能力相結合,夯實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發展,縮短新教師角色轉換期和專業成長周期,打造一批具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新時代教師隊伍,落實對高中生英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新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建設提升需要教師放下急功近利,過度追求“短期效應”的思想,充分認識到這一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持續性和長期性的。新教師應及時更新英語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及時反思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和方法,真正成為新課改的實踐者,成為研究型、專家型的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