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偉
(列東中學 福建·三明 365000)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初中生展開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在教學活動中合理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課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初中階段如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更為科學有效地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一位道法老師都應用心思考的問題?;诖?,展開本次探究。
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初中階段是其極為重要的一個時期,是塑造價值觀念的重要階段,但是由于學生個體認知水平有限,需要教育人員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核心價值觀念引導,保障學生能夠明確是非;此時該階段學生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自我認知混亂,此時如果學生缺乏明確的自我觀念和生活目標,會對其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應。在初中課程教學中,合理融入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學校和教師三方共同努力幫助初中生科學塑造價值觀念。[1]在現代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多元文化對學生價值觀念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合理融入核心價值觀,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科學辨別不同文化,進而對腐朽文化進行合理批判,學習和傳承優秀文化。從宏觀角度而言,基于核心價值觀念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培養,使其成為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青年,而從微觀角度而言,能夠實現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提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保障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健康性。
初中階段的道德和法治教學,具有一定程度的嚴肅性,其內容同時具有規律性、綜合性、思想性和科學性,同時涉及多門學科,只有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才能保證在教學活動中得心應手,實現其理論素養的全面提升,進而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因此,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需要高度重視塑造自我,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能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更為合理有效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也對其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合理有效融入核心價值觀,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個人專業知識素養,全面了解教材內容,有效提升個人核心價值觀念,合理優化課程教學,進行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全面整合相關資源,實現學生價值觀念教學的有效落實。同時還需要對其融入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刻反思,積累工作經驗,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為有效地融入核心價值觀。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具有寬容民主開放的專業態度,能夠與人合作,勇于承擔責任。在教學活動中,還需要尊重學生,確保教學相長。與此同時,還必須具有較高的課程技能,能夠深刻解讀教學目標,科學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正確識別課程情境。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創建精神文明,發展國民教育具有重要價值,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社會各個層面合理融入核心價值觀。因此,在開展素質教育過程中,核心價值觀的合理融入體現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就初中階段道德和法治課程而言,科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是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內容,基于此,在現階段開展道德和法治課堂教學活動時,合理融入核心價值觀也是進一步發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措施。為了確保在課堂教學科學有效地融入核心價值觀,必須實現雙向融合,利用生活案例進行核心價值觀念的正確解讀,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道德和法治的合理延伸。
首先,需要在教學目標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在現代新課標改革過程中設置課程目標時,需要有效整合知識和技能、價值觀念、情感和態度三個方面,對我國傳統知識本位課程進行科學改善,基于學生發展觀來開展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中不僅能夠學習文化知識,提升個人技能,同時還可以進行價值觀念的科學塑造,實現學生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有效提升。[2]其次,需要在教學內容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教師需要對教材內蘊含的人文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深刻領會,內化教學內容,從而實現人文精神,使其具有更高的閃光點。最后還需要在教學方法中合理導入人文精神,一方面,通過進行生活情境的科學創設,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在我國現代教育過程中,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客體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其既有知識經驗進行科學改進、合理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在教學方法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能夠確保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對個人認知進行重演和再現,從而保證學生具有更為深刻的生活體驗和社會認知;另一方面,通過對合作探究實踐學習方式的合理優化,確保學生樂于探究,積極參與,才能更為有效地培養其交流合作能力,有效落實合作探究的目的,還可以確保學生和教師更為有效的互動,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解決,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現代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教育人員需要合理優化傳統教學方式,推陳出新。[3]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競賽。通常情況下,競賽活動能夠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學生為了在競賽中獲得更為突出的成績,會自發學習和補充相關知識。相對于傳統灌輸式教學而言,該種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競賽活動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斗志和活力,提升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和參與度。因此,教師需要針對課堂內容,定期開展知識競賽,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辯論或搶答。在具體開展競賽活動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組進行,以此為基礎,不僅能夠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核心價值觀念,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合理設置獎勵機制,為學生設置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大的動力。日常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教學和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意義,進而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獲得更為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獲取更高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實現價值觀念的正確構建。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評價是其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在我國長期應試教育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在開展評價過程中,普遍是針對教師本身和教學質量進行課堂評價,對課堂教學本身缺乏重視,注重教學結果,忽視教學過程。因此,在現階段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進行教學評價的有效創新,合理應用課堂增量評價。課堂增量,具體是指學生在科學文化素質、個性心理情感體驗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提高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中,合理融入核心價值觀念,不僅能夠確保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道德知識,同時還可以確保有效提升學生道德水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科學創新情感增量評價和知識增量評價,確保在初中階段開展道德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更為高效的融入核心價值觀念。
首先,要注重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的相融合。社會實踐對培育核心價值觀念具有較高認同感,吸引力和現實感。由于社會實踐活動是轉變思想觀念的重要橋梁和基礎,只有確保有效落實思想道德規范,才能進一步強化體驗,實現學生行為能力的有效提升。[4]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走進社會,接受鍛煉,從而完善自我,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科學構建。例如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一步明確知識結果。其次,需要注重實踐活動載體的合理豐富,活動載體是實現學生思想與核心價值觀念有效溝通的重要橋梁?,F階段青少年學生普遍思想活躍,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創新教育載體,確保寓教于樂。如各班級可以組織開展愛國影片展播,同時還可以組織進行演唱會,朗誦會,報告會等校園文化活動。最后,還需要注重實踐活動與教育實際有效結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社區、進農村進行社會調查或參與社會服務,強化學生實踐體驗,明確教師的引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認識國情,了解社會,深入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總而言之,通過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科學實現雙向融合,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合理優化教學方法,改進課堂教學評價,強化社會實踐,能夠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更有效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進而更好應對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建設提出的最新要求。同時也能夠推進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提升,促進現代教育事業的進步,為社會主義發展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