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瑋 竇文輝 田紅寧
(火箭軍工程大學基礎部外語教研室 陜西·西安 310025)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的日新月異,高校的英語教學也順應時代潮流,廣大英語教學科研人員在致力于在教授英語語言的同時,也將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入課堂之中,從單純的培養英語能力教學變為中英雙語語言和文化有機融合的教學。
(1)教師層面。高校英語教師不僅是語言知識的講授者,也是思想意識的啟迪者。廣大高校英語教師肩負這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所以,要好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要過硬,這樣不僅能為教師個人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南和強大的驅動內力,也能在課堂中啟蒙、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成為棟梁之才,以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英語教師熟悉中英雙語國家文化,在教學準備、教學實施、課后復習和第二課堂等過程中,通過傳播中西方文化知識,讓學生的激起思維火花,辨析中西方差異,明辨是非善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學生層面。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大學生們處于人生的高光時刻,也處于三觀塑成的黃金時期。他們如何才能不負韶華,珍惜光陰,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大學生們就要在象牙塔中接受科學、務實和積極向上的思想理論,用科學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汲取營養,將寶貴的精神財富內化為自身發展成才的自律準繩和指路明燈。大學生們在英語課堂中不僅可以習得諸如聽、說、讀、寫、譯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英語語言能力,而且通過教師的教授和自我感悟,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可以得到升華和優化。
(3)教材層面。筆者所在高校使用的是《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教材,由極具權威性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體裁涉獵廣泛,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英美等國家的風土人情。教師由此可以得到啟發,獲得靈感,以課本內容為思想火花,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進行改編、補充、引導、對比、整合或其他方式的應用,將中西文化同時教授給學生。
(4)課程層面。首先,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受眾學生廣、課程時間長、課時設置多、實踐作用大、重視程度高、師生任務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是切實可行的。其次,英語課程具有人文屬性,教師將英語國家素材和學生熟悉的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課程,學生的好奇心和感性思維得以激發,用傳統文化元素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師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均可以得到熏陶和重塑。
(1)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3》第一單元Text A Never,ever give up!為例。
在課前準備環節,課文中出現了“Personal history,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dividual dilemmas- none of these can inhibit a strong will committed to success. No task is too hard. No amount of preparation is too long or too difficult.”“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等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搜集中國古代的勵志名言,并要求學生自行翻譯或在教師的幫助下翻譯為中文,再要求學生進行課堂報告。例如: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等。
在課中實施環節,課文中出現了丘吉爾、愛因斯坦和愛迪生等名人的勵志故事,并且課文的主線之一就是上述人物遭受苦難(handicap),經歷個人奮斗(endeavor),最終獲得成就(feat)。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三人一組,上課過程中做事先布置的中國古代勵志名人如屈原、范仲淹、司馬遷等的英文報告,每位組員分別負責各個勵志名人的苦難(handicap),奮斗(endeavor)及成就(feat)三部分。讓學生在課堂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感知先賢的精神力量,啟發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在課后復習環節,教師可以選取2016 年6 月的四級真題翻譯,要求學生課下完成。
翻譯篇章:功夫是中國武術的俗稱。中國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自衛的需要、狩獵活動以及古代中國的軍事訓練。它是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的一種,年輕人老年人都練。它已逐漸演變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元素。作為中國的國寶,功夫有上百種不同的風格,是世界上練的最多的武術形式。有些風格模仿了動物的動作,還有一些則受到了中國哲學思想、神話和傳說的啟發。
本課的內容按照句子翻譯、口語表達和篇章翻譯的方式,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師生們不畏苦難,奮斗拼搏、砥礪前行的精神得以進一步激發。
(2)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3》第三單元Text A Audrey Hepburn-A true angel in this world 為例。
在課前準備環節,首先,因為本課的內容是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的生平,她不僅在電影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且盡心致力于人道主義援助。其次,本課講授傳記寫作的技巧。因此教師基于課文內容和寫作特點,給學生布置梅蘭芳先生英文傳記的寫作任務。學生六人一組,每位組員分別按照梅蘭芳先生的早期經歷、演藝生涯、文藝工作、晚年生活、個人成就和人物評價六個方面,完成作業,最后在課中進行課堂展示。
在課中實施環節,教師要求學生用PPT 的形式展示梅蘭芳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教師通過強調梅蘭芳先生在抗戰爆發后,蓄須明志,息影舞臺的愛國氣節,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得到了進一步激發。
在課后復習環節,教師可以選取課本中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翻譯練習,要求學生課下完成。
翻譯篇章:水墨畫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是中國國畫的代表。它大約始于唐代,興盛于宋代和元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不斷的發展、提高和完善。水墨畫的創作工具和材料也是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毛筆、宣紙、墨,其作品特點也與此緊密相關。例如,水和墨互相調和,使作品具有干濕濃淡的層次。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也使畫作善于表現豐富的意象,從而達到獨特的審美效果。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甚至被認為是衡量東方繪畫藝術水平的標準。
本科的內容按照傳記寫作、口語表達和篇章翻譯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師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廣大高校師生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也是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傳承者。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順應時代發展,符合教育規律。一方面,教師的教學形式更加多樣,教學素材更加廣泛,針對性更強,與四級考試的要求銜接更加緊密,教學效果得以提升,業務能力也隨之提高。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課堂參與更積極,自信心更“爆棚”,主觀能動性更強大,學習成績更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