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周怡 張飛龍 王思嘉 杜 欣 劉 欣 何 婧
(合肥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近年來,0-3 歲嬰幼兒早期教養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重視0 至3 歲嬰幼兒教育”,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家庭作為0-3 歲嬰幼兒早期教養的主陣地,家長作為0-3 歲嬰幼兒的主要教養人,他們的教養理念和教養水平對嬰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自2015 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嬰幼兒數量逐漸增加,家庭的教養壓力也隨之增大。相關研究顯示,目前的年輕家長雖然認識到了0-3 歲嬰幼兒早期教養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教養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育兒指導與支持,但與此相關的社會供給卻十分不足,未能滿足大多數家長的需求。[1]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0-3 歲嬰幼兒家庭早期教養服務需求,為家庭提供更好的早期教養支持迫在眉睫。
本研究采用問卷法,調查合肥市0-3 歲嬰幼兒家庭對早期教養服務的現實需求。問卷設計以單選為主,多選為輔。2019年6 月,本團隊成員在合肥市多個社區對0-3 歲嬰幼兒家長展開調查,共發放問卷一百五十份,最終收錄有效問卷135 份,有效率為90%。
(1)存在多種教養困惑。隨著家長育兒過程的展開,各種教養問題也隨之而來。通過調查發現,家長在教養過程中對營養飲食、身體發育、習慣養成、行為解讀、認知能力、玩具選擇、才藝訓練、親子游戲、入園適應、疾病預防等方面都存在困惑。其中,習慣養成和營養飲食方面的困惑占比最大,家長在早期教養中更關注 “養”的方式方法,重視嬰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和身心健康的發展。廣泛多樣的教養困惑表明祖輩傳授的經驗已無法滿足當代家長多樣化的教養需求,家長急需個性化、多元化的教養方式與內容指導。
(2)多樣化的早教關注點。受當今社會發展和個體認知的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日益提高,關注嬰幼兒成長的各個方面。當被問及“如果您要在家中進行早期教育,您比較關注哪一方面的內容”時,家長表示在嬰幼兒社會、健康、語言、智力、道德等方面都有所關注。相較于過去,家長對早教機構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查問卷顯示69.63%的家長認為本市早教水平一般,還有8.15%的家長認為較差,說明現有的早教機構質量不能達到家長的心理預期。
受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日漸提高,更加關注0-3 歲嬰幼兒早期教養,但家長自身的教養水平卻無法與之相匹配。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19%的家長認為自身目前掌握的知識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隨著教育問題日益浮現,傳統的教養經驗已經無法解決當今家長面臨的教育難題,難以滿足家長多樣化的教養需求。當被問及“您在撫養方面遇到哪些問題”時,60%的家長表示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全國婦聯調查組織的調查表明,多數家長并未受過系統培訓,更多是通過和身邊朋友交流來獲得育兒經驗,部分年輕家長雖然愿意通過書籍和網絡來學習新的知識,但紛繁雜亂的家庭教育書籍卻又讓他們常常陷入茫然。[2]由于受到經驗的限制,當今家庭存在科學教養知識的缺乏和早教觀念的認知偏差等問題,存在重教不會教的現象,尤其是小學化傾向較嚴重。比如,在本次調查中,有31.85%的家長已經開始讓嬰幼兒學習數字和簡單運算,36%的家長讓幼兒識漢字或背誦唐詩,58%的家長讓幼兒進行繪畫、唱歌、跳舞類等藝術活動。還有一部分將英文字母也列入早教內容之中。由此可見,部分家長將小學教育與早期教育混為一談,將小學教育的內容提前灌輸給嬰幼兒。這種小學化的早期教育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損害嬰幼兒的興趣、自信,扼殺嬰幼兒的潛能,阻礙其正常發展。早期教育的關鍵在于遵循嬰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與年齡特點,尊重嬰幼兒的主體性與興趣,選擇適合其年齡和身心發展水平的早期教育內容,進而促進嬰幼兒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性及個性的全面發展。
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強調要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在“活”教育理論體系中也提出注意環境、利用環境,這說明環境對嬰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當被問及“您認為,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家庭需要做什么準備”時,33%的家長選擇需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家庭環境是嬰幼兒的生活場所,是影響嬰幼兒社會技能形成和發展的最初環境。家庭環境的概念不應該只停留在創設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等物質層面,更應該從整體出發,挖掘精神層面的價值。現今有些家庭存在家庭內部矛盾,祖輩與父輩的價值觀沖突等影響嬰幼兒的家庭環境,為嬰幼兒創設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家長早教需求不斷增加,早教機構、托班的環境建設和整體社會氛圍的營造也逐漸成為家長關注的重點。就國家而言,其格外重視早期教育社會大環境的營造,但現有的公共托幼場所和早教服務中心等基礎福利設施建設較為薄弱,對社區的利用程度較低,科學早教的宣傳力度也有待加強。此外,很多早教機構雖然意識到環境創設的意義,但在探索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在嬰幼兒與內部環境的互動頻率、課堂氛圍、親子交互、師資配備等方面仍有不足之處。
(1)加大財政投入。在本次調查中,有65%的市民認為政府應增加對早教方面的財政支出。我國公立幼兒園托班及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家庭所需,反映了我國早期教育資源供給缺乏,早期教育財政投入比例較低。相比于其它教育階段,家庭的早期教育成本負擔較重,家長對國家加大早教投入的呼聲也愈加強烈。
(2)保障師資隊伍優質。調查結果顯示82.96% 的市民對早教服務的顧慮體現在教師素質方面。對于早期教育教師認證和管理,政府相關工作較為欠缺。在管理方法上,托班、早教機構中的教師管理仍參照幼兒園標準。在師資認證上,相關培訓和管理并不規范,教師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就能上崗。許多民辦早教機構都由內部完成人員培訓和資格認證,部分教師盡管有相關教育背景,但缺少實踐經歷,不能將教學技能融會貫通,導致早教機構教師教育水平有限。[3]
(3)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結果顯示有53%的市民并不了解國家相關政策。長久以來,我國傳統觀念認為撫育0-3 歲嬰幼兒只是家庭內部的責任,是女性生育行為的自然延伸。如今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逐漸深入人心,但政府出臺的有關0-3歲嬰幼兒教育政策仍不完善。不僅如此,相關法律法規也相對不足,從而導致早教機構的準入機制、質量監管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很多早教機構注冊不規范,以咨詢公司名義即可開展兒童早期教育等業務。[4]此外,早教機構的課程內容和價格通常由機構內部決定,隨意定價行為較為泛濫,進而帶來了早教市場混亂、質量良莠不齊、收費過高、體系不規范等問題。
(1)加強科學教育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支持環境。社區作為嬰幼兒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國家在為嬰幼兒營造良好的社會支持環境時可以從社區入手。通過宣傳動員、專題培訓、系統學習等形式,培養廣大社區基層干部及居民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增加嬰幼兒早期教養的社會關注度,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按適齡人口比例增設公立托幼場所和社區早教服務中心,開展實際調研,制定具有地區針對性的早期教養政策,共營和諧融洽的早期教養環境。
(2)提高教師素質,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政府應當著重關注0-3 歲嬰幼兒早期教養的師資建設問題,在采取措施應對教師數量缺口的同時更要關注質量,制定面向嬰幼兒早期教養教師的準入資格及從業標準,規范早教市場的教師行為及課程綱要。除此之外,教育部門還可以通過改革學前教育專業培養計劃、增設早期教育專業、做好在職教師培訓工作等來促進早教師資隊伍發展。
(3)加大財政投入,促進早期教養均衡發展。與幼兒園相比,當前對0-3 歲嬰幼兒早期教養的財政支持力度依然不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早期教養的投入并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增加早期教養的財政投入,保障嬰幼兒發展的場所、機制、人才、經費等;其次,合理加大早教專項財政投入并傾斜性投入資金,縮小嬰幼兒早教水平在城鄉之間的差距,促進其在城鄉的均衡發展。
(4)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對早教機構的監管力度。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是教育的基礎工程,國家應盡快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對早教機構的監管力度,保障每一個嬰幼兒都能受到公平且優質的早期教養服務。針對早教機構的管理問題,教育部門應切實履行相關職能,制定區域早教發展計劃、準入標準和評價體系。此外,地方政府應嚴格把控早教機構的準入門檻,加大監管力度,對早教機構的基礎設施、項目收費、課程內容、場地空間等都應設定明確的標準,積極引導早教機構向規范、穩定、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1)提供高質量、多元化的教養服務。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早教機構也應響應中央的號召,堅持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優化原有的教育提供方式,摒棄單一僵化的教養課程流水線,通過擴大教育資源來源、更新教育方式與手段、提供個性化定制課程與全方位的教養評價體系等,為嬰幼兒提供新穎有趣的早教內容。此外,早教機構也應及時與嬰幼兒家長進行深度交流,給家長提供育兒指導,認真聽取家長對早教課程的評價與反饋,不斷完善機構的課程實施方式,真正滿足家長多元化的早期教養需求。
(2)嚴格規范師資隊伍的引入。當前早教機構亂象頻發,每每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家長的擔憂,而亂象的核心問題,便是教師的專業素養。早教機構在招聘教師時,應深入了解教師的知識素養、專業技能和心理狀況,嚴格把控準入規則,并在入職后給與教師相應的指導和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1)培養科學的早期教養觀念。家長的教養觀念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嬰幼兒家長應盡可能廣泛閱讀相關專業書籍,積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早期教養理念,接受系統化培訓或課程學習,掌握科學的家庭教養方法,并靈活運用于0-3 歲嬰幼兒教養實踐中。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作為嬰幼兒最早接觸的環境,其中多種復雜的教養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嬰幼兒的身心發展。模仿能力強是0-3 歲嬰幼兒的典型特征,嬰幼兒最初的模仿對象就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這意味著家庭成員的引導與榜樣作用不可小覷。嬰幼兒健康的生活習慣、穩定愉悅的心理情緒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都深受家庭成員的影響。因此,家庭成員應努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與嬰幼兒溝通對話,樹立正面的榜樣形象,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