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強 冷欣
前列腺增生屬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慢性疾病,且患病率近年來在臨床呈不斷上升趨勢[1]。高危前列腺增生除伴有前列腺相關癥狀外,還合并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或系統嚴重功能受損等其中至少一種病變,進而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對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治療,臨床上主要應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而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也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2,3]。因此,為了進一步分析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應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特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68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 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8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為良性,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觀察組年齡71~80 歲,平均年齡(79.91±5.03)歲;病程9 個月~14年,平均病程(8.00±2.50)年;并發癥:合并腦血管疾病后遺癥1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腎功能不全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8例、合并呼吸系統疾病15例。對照組年齡70~80 歲,平均年齡(78.32±4.45)歲;病程9 個月~13年,平均病程(7.90±2.39)年;并發癥:合并腦血管疾病后遺癥1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腎功能不全1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6例、合并呼吸系統疾病16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4]①所有患者均經直腸指診、CT檢查及前列腺彩超確診;②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2 排除標準[5]①存在檢查、手術禁忌證;②有前列腺增生手術治療史;③合并前列腺癌。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取硬膜外麻醉,擴張尿道后,應用Olympus 等離子電切鏡系統,觀察患者前列腺、輸尿管開口等解剖部位,應用0.9%氯化鈉溶液進行沖洗,并設置電切鏡相關參數:電凝功率:60~80 W,電切功率:120~180 W,接著以膀胱頸為起點,精阜為終點,外周標記為前列腺包膜,切除方向為6:00~12:00 方向,縱向切除直至包膜處,依次為前列腺左側葉、右側葉,整體修復前列腺尖端,然后排空膀胱內前列腺組織碎片、血塊,完成后,放置三腔氣囊導尿管。
1.3.2 觀察組 接受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治療。協助患者取截石位,將消毒巾鋪于手術暴露區,行氣管內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置入DHL-1-C 鈥激光專用前列腺切除操作鏡(無錫大華生產),對膀胱、前列腺及尿道的情況進行觀察,若存在結石,先給予碎石治療;若患者陰道狹窄,則應先將尿道擴張。手術過程中的標志點為精阜,將腺體組織及尿道黏膜在精阜前0.5~1.0 cm 進行橫向離斷,再通過鈥激光切開左側腺體,找出增生腺體及前列腺包膜間界限,將鈥激光順著包膜完整剜除左葉前列腺增生腺體,對右側腺體剜除方法同左側,并且在切除的同時給予止血。于12:00 方向,兩會合點的位置,將該處尿道黏膜在直視下切斷,切斷膀胱黏膜與腺體,完整剜除腺體后,將其推入膀胱中,對創面進行檢查并給予修復,止血。血止住后,進入膀胱粉碎前列腺組織,操作在粉碎器的監視下進行,粉碎至相應大小后,將其吸出。將操作鏡退出體內,置入F22 或F20 三腔氣囊尿管。找出外科包膜位置,順著外科包膜下,將增生腺體應用鈥激光剜除,注意避免對包膜造成損傷。切除的過程中需給予及時止血,切除完成后,修正創面,徹底止血,并對尿道括約肌仔細辨別,以防造成損傷。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前列腺癥狀及生活質量評分。根據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表對前列腺癥狀進行評定,評分標準[6]:重度癥狀:20~35 分,中度癥狀:8~19 分,輕度癥狀:0~7 分。根據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總分0~6 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反比[7]。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手術時間(72.54±5.01)min 顯著長于對照組的(63.39±4.43)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99.05±6.43)ml 少于對照組的(128.53±10.99)ml,膀胱沖洗時間(19.43±1.88)h、導管留置時間(4.54±0.54)d 及住院時間(6.05±1.21)d 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8.54±2.88)h、(5.69±0.38)d、(8.27±1.88)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前列腺癥狀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10.42±2.22)分、生活質量評分(1.87±0.3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60±2.11)、(4.30±0.40)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危前列腺增生是臨床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多伴有下尿路梗阻、膀胱刺激癥、排尿困難等臨床表現,并易并發其他臟器類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8]。在傳統治療過程中,臨床多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雖具有一定的療效,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差、器官功能低下等,對手術的耐受能力差,接受手術治療后的風險性較高。直接電切后,術中出血量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并易發生電切綜合征,預后差[9]。因此,為探究何種手術治療方案臨床療效更佳,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的腎臟功能并緩解相關臨床癥狀,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手術時間(72.54±5.01)min 顯著長于對照組的(63.39±4.43)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99.05±6.43)ml 少于對照組的(128.53±10.99)ml,膀胱沖洗時間(19.43±1.88)h、導管留置時間(4.54±0.54)d及住院時間(6.05±1.21)d 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8.54±2.88)h、(5.69±0.38)d、(8.27±1.88)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10.42±2.22)分、生活質量評分(1.87±0.3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60±2.11)、(4.30±0.40)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在治療高危前列腺增生中具有一定的優勢。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治療是應用鈥激光順著包膜下將增生腺體進行剜除,可將前列腺組織完整切除,操作無需將包膜穿破,切除后置入膀胱通過粉碎吸出,對周圍組織損傷較小[10]。但由于分離包膜的過程需要較高的技術支持,操作要求較為精細,故手術耗時較長。但結合研究結果發現,該治療方案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更佳,且更有利于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恢復,且膀胱沖洗耗時短、術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時間短。
綜上所述,給予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治療雖手術時間較長,但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及膀胱沖洗時間,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的排尿癥狀,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