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燕珍
(浙江省麗水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浙江麗水 323000)
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班主任的指導、教誨,高中時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青春期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不僅在生理上有重大變化,心理認知方面也會有鮮明的變化,在這個成長階段,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要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學生青春期的各種表現與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維認知,保證學生可以深切領悟到生命教育的意義,避免錯誤的思想認知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可以在高中時期健康成長[1]。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開始慢慢接觸社會生活,現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高中生要面對一個更加復雜、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學生的心理發展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自卑抑郁是目前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高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因為處理外界問題的能力不足,對自我產生懷疑,情緒激動、不穩定,長期下來產生消極心理,遇到問題總是認為自己不能解決,抱有悲觀態度,不愿意與他人溝通交流,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長期處于這種情況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日漸沉重,常常會在考試前后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高中的學習壓力不僅源于高考,還有父母、老師的期望,還源于自己自尊、自信的情緒驅使,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優異的成績,希望可以獲得父母、老師、同學的認可和贊許。所以,高中生在考試前后的情緒起伏尤為明顯,表現為焦躁易怒,但這種情緒并不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反而可能因為情緒的緊張不安影響正常發揮。
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已經達到了較為成熟的階段,對外界社會的認知也漸漸清晰,但因為年齡還較小,社會閱歷也不夠豐富,往往對事物的認知容易被表面因素所影響,容易產生片面性的認知,思想情緒較狹隘,在分析認知事物時,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關系,不愿意與人交流,由此產生偏激、自負的心理。
在班級體中,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班主任是高中生學習生活中接觸最密切的人,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更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規范和專業修養,特別是心理方面的影響,班主任應該以積極向上的情緒態度面對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班主任要具有生命教育的意識,將生命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這就需要班主任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全面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觀念。在日常教學中,班主任要控制自身情緒,不要將自己的私人情感帶入日常教學,降低負面情緒為學生帶來的心理影響。在學生遇到疑難困惑時,班主任要及時引導學生的心理情緒發展,以健康積極樂觀的情緒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2]。
班主任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以一些實際的案例為教學背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命教育活動,充分給予學生生命教育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生命的偉大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正確人生價值觀。例如,組織開展生命教育課堂,設置具體的教學背景,進行“挫折與逆境”的主題思考與教育,從而了解、掌握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態,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在實踐活動中為學生設置一些活動障礙,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激勵學生在逆境中學會堅強,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引導,通過生命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人生中存在各種曲折,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進而讓學生體會生命的不易,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素養[3]。
開展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會前,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將學生感興趣、有困惑的問題歸類總結,將此作為心理班會的主題,組織策劃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的班會活動,在主題班會活動中,讓學生交流探討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宣泄、傾訴解決自身心理問題,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尋求班主任的幫助,在會后,班主任進行本節班會的主題總結。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的定期舉辦有助于班主任真實了解學生的近期心理成長發展,幫助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及時解決學生的困難。
綜上所述,針對現階段的高中生群體,要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認真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全面的心理健康理念,引導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幫助學生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讓高中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