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保瑜 董麗麗 陳省平
(中山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 廣東·廣州 510275)
高校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教學計劃以外的全部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化的運行機制,評估與監督體系還不完備,制約著第二課堂在育人功能上的價值發揮。本文從院系第二課堂建設角度出發,分析討論第二課堂評估的意義、原則、內容與觀測點,以期與同行分享我們的工作思路和體會。
在我國,高校第二課堂內涵更為豐富,涵蓋學生思想教育與引導、學習與學術發展、綜合素質培養等方方面面,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
(1)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迫切需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第一課堂表現出強勁的開放性和融合性,客觀上需要與第二課堂實現對接和互動;第二課堂所塑造的寬松、協作和個性化氛圍是非業務素質形成的重要環境,具有第一課堂不可替代的作用。[1]目前,第二課堂育人過程普遍缺乏評估體系,在育人效果的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方面不盡如人意。只有構建與第一課堂相統一的院系第二課堂工作目標體系,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才能不斷推動第二課堂內涵發展,持續改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2)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當前高等教育改革,面臨如何進一步發揮院系自主權和激發院系辦學活力等問題,因此高校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估體系。相對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在目標任務、建設標準、效果評估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使得第二課堂出現“隱形存在”的可能和必然,特別是當有限的資源發生沖突時,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方面相對弱化,客觀上制約了第二課堂的發展速度和空間。因此,我們亟待構建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激發院系辦學活力,推動教育創新發展。
(1)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第二課堂評估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思想引領、價值引領和知識引領的作用發揮。要強化質量管理和效果評估,注重經驗總結和持續改進,提升思想性和深刻性,使第二課堂工作目標更清晰,活動設計更科學,課堂管理更規范,支持保障更有力。
(2)系統性與多樣性相統一的原則。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各院系第二課堂活動應密切結合第一課堂教育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結合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促進與第一課堂的有效銜接與相互補充。第二課堂評估既要統一設置觀測內容和評價規范,又要體現學科差異性和專業獨特性,在系統性與多樣性相統一的過程中實現精準評估。
(3)主體性與集體性相統一的原則。在第二課堂課程設置和活動內容選擇方面,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通過黨團班等集體活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在學業、心理、生活等方面存在問題時能得到及時疏導和幫扶,實現“一個也不能少”。
(4)目標性與過程性相統一的原則。觀測點設置要符合第二課堂教育活動規律,要注重各個目標之間的關聯性,并明確實現目標的時間限制。[2]要重視過程管理,將考核結果納入學校對院系工作的績效評定中,實現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統一、指標牽引與任務牽引相統一、績效考評與績效激勵相統一。
(5)定性與定量相統一的原則。定性評價是對評價對象的表現、現實狀況作出結論性的價值判斷;定量評價是將評價對象的相關數據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數值描述和判斷。[3]要合理設置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評估內容和觀測點,定性評價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立體式、多維度呈現第二課堂育人成效。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探索構建了院系第二課堂評估基礎構型,包括以下“六大模塊”,每個模塊均設置若干可測量、可督導、可落實的觀測點,實現對院系第二課堂建設情況的科學評估。
(1)思想教育模塊。組織開展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修班活動,主題黨日、團日活動,黨章學習小組活動,宣講報告會,主題征文、演講或知識競賽,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等,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意識和情感。主要觀測點:專職輔導員和班主任配備情況,學生應征入伍情況,本科生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比例。
(2)學業輔導模塊。圍繞第一課堂專業學習與學術研究,組織開展學業規劃指導、專業思想教育、專業興趣引導、專業應用指導、朋輩互助、科技文化節、學術科技類社團等活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興趣,拓展學術視野,促進各階段的專業學習,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主要觀測點:本科生獲得發明專利、發表學術論文或文學作品情況,本科生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做報告情況,本科生獲得省級以上學術科技或創新創業類獎項,本科生掛科率。
(3)素質培養模塊。深入推進文化育人,開展校園體育、音樂、舞蹈、戲劇、書畫、詩文朗誦等文體活動;開展勞動教育,扎實推動實踐育人,開展社區服務、支教、支農、支邊等志愿服務活動;創新推動網絡育人,打造正能量充沛的院系官網和官微等平臺,影響青年,凝聚青年;扎實做好新生軍訓工作,指導、運營并管理學生社團,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主要觀測點:學生獲得省級以上文藝類獎項,學生獲得省級以上體育類獎項,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志愿服務類獎項,指導運營新媒體平臺情況,指導運營學生社團情況,本科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達標率和優良率。
(4)升學深造模塊。組織開展學術論壇、科研訓練、調研考察、海外交流、學科競賽等活動,營造本科生-研究生貫通培養的濃厚氛圍;開展新生家長會、班級會、師生會、網絡交流等活動,積極引導本科生繼續深造。建立擬深造學生信息臺賬,有針對性地開展保研分享、留學指引、考研輔導、模擬面試、調劑指導等活動,提高深造落實率。主要觀測點:本科畢業生選擇升學深造的比例。
(5)職業發展模塊。對接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通過政策宣講會、選調生校友交流會、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等方式,引導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關注考研失利學生,引導他們積極主動聯系意向導師,探索以擔任團隊科研助理等靈活就業方式提高“二戰”考研成功率。分類指導學生職業發展,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助力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用人需求相統一。主要觀測點:基層就業人數,國際組織實習人數,國家重點行業和領域就業人數,畢業生就業率。
(6)行為規范模塊。組織開展穩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誠信教育、法制宣傳教育、國防教育、國情教育等,推進文明宿舍建設,加強行為規范管理,杜絕學生考試作弊和學術不端行為,防控學生引發負面輿情事件或意識形態事件,防止學生發生違紀違法行為。切實強化管理育人,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實現學生非正常身亡事件零發生。主要觀測點:發生違紀違法行為的學生人數,引發負面輿情事件或意識形態事件的學生人數,非正常身亡的學生人數。
基于上述“六大模塊”對院系第二課堂進行評估,將在促進教育思想轉變、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育人成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錯誤導向。
(1)避免“功利化”導向。思想教育模塊的觀測點之一是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比例,反映的是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有多大,目的在于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要避免入黨功利化錯誤導向,引導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在擴大黨建覆蓋度的同時提高黨員培養質量。
(2)避免“形式化”導向。關注本科生掛科率,目的在于引導院系關注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群體,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真正實現“嚴管”與“厚愛”并舉。要嚴格第一課堂的學業考試考核標準和要求,避免片面追求掛科率而放松對學生學業要求的形式主義導向。
(3)避免“娛樂化”導向。第二課堂不是聲勢浩大、熱熱鬧鬧的學生活動的集合體,不能只重場面而輕成效,要著力提升第二課堂在思想引領、價值引領和知識引領等方面的作用發揮,避免陷入娛樂化“陷阱”。
(4)避免“唯指標”導向。升學深造是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推動“本科生-研究生”一體化培養,可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拓寬職業發展空間。但要避免急功近利,克服唯指標化導向,重視人才培養過程,建立兩個課堂相融合的深造推動機制,著力提升育人成效。
(5)避免“兩張皮”導向。第二課堂不能脫離、偏離第一課堂,院系要圍繞第一課堂人才培養規律設計實施第二課堂。[4]避免兩個課堂“兩張皮”,要挖掘各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著力加強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和實踐育人工作,引導學生志愿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6)避免“寬松軟”導向。院系要構建科學完備的風險防控體系,將行為規范管理貫穿第二課堂全過程,引導學生自律自省,不踩紅線;輔導員、班主任要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對違紀違法學生依法依規進行批評、教育和處理。
總之,第二課堂作為教育的一環,必須注重其成效,并予以制度化評估。實踐證明,評估在促建、促改、促管和促質量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通過評建工作,院系第二課堂建設思路更加清晰,管理得到規范和加強,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