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杰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江蘇·南京 211100)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校園是傳播知識和文化的重要基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引領和熏陶,必須著眼新時代院校學生的文化需求,結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在文化培養過程中增強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升質量效益。
當前我國各校園積極打造思想政治和文化傳播基地,大力弘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和文化底蘊的自豪感,在文化傳播方面收到了積極的效果,在學校開展的唱紅歌、弘揚紅色傳統文化等活動中,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紅色歌曲蔚然成風,作為思政教育老師倍感自豪。但是當前,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的問題仍然存在,要引起重視。有的學校和教師一味地重視學習成績,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不夠重視,一些教師甚至說不清校訓的由來和含義;有的學生喜歡看歐美大片,深受歐美文化影響,言必稱歐美,對于國產弘揚紅色文化的紀錄片興趣不高;有的沉迷于網絡游戲,注重感官銷售,不注重文化的積累,對編程等信息知識比較熟悉,對文化和歷史掌握的不夠,坐在課堂上,也是人在曹營心在漢等等。這些現象反過來影響了施教者的積極性,形成了惡性循環。
一方面是促進固化精神支柱。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是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的象征。將傳統文化中很好的利用起來,把學生參與工作的積極主動性調動起來,讓所有學生都能優勢互補。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傳統核心文化觀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全面準確理解其基本內容和深刻內涵,自覺用以武裝頭腦、堅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指導日常行為。
另一方面是促進內化道德品質。優秀傳統文化是指傳統內部一種價值觀的共同追求,是凝聚廣大學生向心力的重要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道德感召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傳統文化建設的融合,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內化為廣大學生的道德品質。要切實發揮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激勵和道德約束功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道德水準和傳統文化軟實力。要教育引導職工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傳統核心文化學懂悟透,做到入腦入心、耳熟能詳,成為指導自己認知判斷、干事業、成長進步、立身做人、提升個人品德修養的價值標準和價值取向。
要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培養學生精氣神的大熔爐、成為培養思想政治素質的大家庭,就要在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上下力氣,在增強優秀文化在學生思想政治作用上用力氣。
從“以事為本”思維方式轉換到“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在發揮傳統文化作用的價值取向上,在從黨和國家的需要出發,利用統一的政治觀點、價值標準、倫理原則和行為規范引導大學生,實現黨和國家整體利益、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高校培養人才政治服務的“工具合理化價值”的基礎上,更多的將目光投向“人”本身,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化原則、注重“強制灌輸”“馴服主導”等方式“解決問題”的政治工作模式,向“以人為本”,強調“社會需要與個人發展并重”“理性主義與人本主義并重”“發展共性與發展個性并重”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轉變,最大程度上培育和激發大學生的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要從“依靠經驗”思維方式轉換到“知識教育”的思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經驗的積累。但在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知識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高校的成員是文化素質高、頭腦靈活、自主意識強的大學生群體,只有強化“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觀念,才能適應信息化社會培養大學生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識化,但并不是簡單的“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數學算式的加和,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駕馭“文化知識”的動態概念。它要求通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制度、機制和方法、手段,加大自身的知識含量與科技含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量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走探索、創新的道路。要加強思政教育管理理念,探索新方法、新模式。要通過高校的系統籌劃來協調推進,要從宏觀的高度系統籌劃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質量和層次。要根據學校遠景規劃、中期目標及近期安排。在當前各地經費和資源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思政教育工作應該力求實效,杜絕走過場、搞花架子的問題發生。要堅持注重效益的原則。要簡化不必要的務虛程序,減少中間層次和教學環節,盡量以最小的投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要嚴格落實責任制,首先要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職能和崗位責任,不同的學校部門擁有不同的責任,各個機關部門科室之間職責明確,不能相互混淆,在此基礎上,應該將職責細化,切忌出現“盲區”,避免在處理問題時出現“踢沙包”現象,造成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手段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不能有效執行。此外,對傳統文化宣傳教育的付出和成果是相互的,當高校工作人員不能正常完成本職工作時,要嚴格對待,明確追究其相關責任;好的政策離不開好的執行,嚴格規范各級行政人員、教師、輔導員的宣傳方式,明確其責任,增大問責力度,杜絕變相執行。要堅持注重效益的原則。要簡化不必要的務虛程序,減少中間層次和教學環節,盡量以最小的投入實現高校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獲得感。人才是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在培養目標上,要著力培養一支學貫中西的人才隊伍,完善的激勵機制可極大激發思政工作人員努力工作的積極性,培養其對于自身成長的主觀意向,因此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作用發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激勵機制的實行往往與教職員工的考核評價工作是分不開的,將考評與激勵有機地結合,可使激勵機制更加有理有據,通過對教職員工的考核與評價結果的通報,可激勵干部更加努力工作,同時對于考評不合格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適當處罰,對于考評成績優異的教師要予以表彰和獎勵,做到獎罰分明,有助于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以更大的責任心和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要嚴格選人用人制度,嚴格榮譽、獎勵等各項激勵措施標準;在培養結構上,要進一步優化其年齡、專業、知識結構,按照老中青結合、學術水平和教育技能合一的原則,發揮資深專家學者的引領作用,滿腔熱情地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加強力量負責指導發展高校優秀傳統文化事業,建設獨具高校特色的優秀人文文化,將高校文化禮堂的功能發揮到位,文化活動形式多樣真正做好深入人心。
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學習深造是其成長的主要路徑之一,實際工作中高校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平臺主要有課堂教育或網絡教育等,為提高高校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水平帶來很大幫助,每種學習平臺都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課堂教育便于教與學的及時互動,其情感和示范作用是無可替代的,而且教育優質資源豐富,可根據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發展,但課堂教育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特別是臨近畢業的高校學生畢業論文寫作任務繁忙導致他們難易抽出整塊時間系統學習,而且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育不利于高校學生自主學習。網絡教育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極大增加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自主性,但網絡教育的優質資源有限,并且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必須具備較強的自制力。不論是課堂教育還是網絡教育,強調的都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知識、興趣與思政教育實踐很好地結合在一處,以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構建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塊和學習平臺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為充分發揮高校思政教育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各自的教學優勢,并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可建設課堂教育、網絡教育與全員競技三維學習平臺。首先,由于高校學生本身思政教育學習的時間有限,因此通過課堂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打好基礎,課堂教育不必面面俱到,只起到夯實基礎的作用;其次,在具備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高校學生通過網絡教育的自主學習方式對所學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擴展和深化,有利于發揮高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最后,通過定期舉辦詩詞大會等優秀傳統文化競技大賽等方式,使高校學生將所學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和心得得以在實踐中展現出來,有利于加深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并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在競技大賽中設置獎項等方式,有利于激發高校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對于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院校品牌發展至關重要,從傳統文化內容、形式和氛圍入手不斷提高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