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旭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 貴州·銅仁 554300)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主張“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是知識的源泉”。將優秀民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為教師選擇適宜本地區幼兒學習發展的教材提供借鑒。苗族文化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是繪本教學資源多樣性,內涵豐富性的直觀表現。與此同時,興趣是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前提,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愿望,可從繪本教學內容趣味性和生活化入手。《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知道當地具有代表性的物產或景觀,知道自己的民族”,了解本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幼兒園教學內容應就地取材。繪本教學作為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將苗族服飾、歌謠、節日文化等內容有選擇地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通過圖文并茂、美感凸顯的苗族文化繪本教材,引發幼兒對苗族文化內涵的發現和思考,使幼兒在活動中產生興趣和快樂。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根基所在,是衡量國家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標準。苗族文化具備優秀文化傳承價值。同時,《意見》的重點任務指出,“要將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從啟蒙教育到繼續教育各領域,通過編寫中華文化幼兒讀物,創作系列繪本、童謠、兒歌、動畫等教材,將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根植于其中”。幼兒園階段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點,通過浸潤式教育,將多彩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使幼兒初步了解我國民族傳統文化,萌發幼兒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認同感。
傳統教育觀下,幼兒教師是實施繪本教學的重要主體,是將教學內容付諸幼兒園教育實踐的重要媒介。因此,在民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將教學主體目光鎖定在教師主體,從而忽視家園合作資源開發。家庭是對幼兒實施繪本教學的重要參與主體,社區是提供給幼兒繪本教學資源的重要主體。尤其針對苗族地區鄉鎮幼兒園,融入苗族文化的幼兒園繪本教學,是挖掘本土化繪本教學資源的重要途徑。因此,單一的教學主體視角局限教學資源開發內容。
融入苗族文化的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同時涉及苗族文化、幼兒園教育、繪本教學三維度內容。教育內容的復雜性決定教學資源開發的高度針對性和適宜性。繪本教學內容資源開發需從適合三方內容的交匯領域尋求。然而,教學內容資源開發一刀切、普遍性問題凸顯。具體表現在:繪本教學內容的年齡針對性不足、苗族文化融合度不高、地區針對性不足以及園本特色融入性不強等。
幼兒園繪本教學遵循傳統教學模式,將教學空間禁錮在幼兒園,且多數依靠專門的語言活動,輔助活動室圖書區及繪本閱讀功能室來實現。教學空間限制導致的教學形式單一往復問題依然存在,立足幼兒園繪本教學空間之外的空間資源開發意識淡薄,拘泥于幼兒園教育空間。未將家園合作共育平臺納入,將社區、家庭等空間資源有效滲透。
3.1.1 教師教學資源開發執行能力不強
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以幼兒園為單位展開,教師是資源開發的主力軍。針對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除了涉及教師對苗族文化內涵認知能力、幼兒園繪本教學運用能力外,還涉及教師資源開發的選擇能力。因此,教師如何有的放矢地結合地方特色進行繪本教學資源開發,是一線教師面臨的問題挑戰。反觀教師職前、職后教育,關于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學習內容單薄且不具實踐性,獨立進行資源開發的綜合素質無法支撐繪本教學資源開發需求,開發執行力普遍較為欠缺。
3.1.2 園所教學資源開發條件不足
以調查幼兒園為例,幼兒園教師隊伍構成中,教師學歷構成普遍較低,且趨于低年齡化態勢發展。年齡劃分斷層現象嚴重,年輕教師執教經驗不足,執教經驗充足的教師尚不具備資源開發能力和對民族文化內涵的解讀能力。與此同時,針對鄉鎮幼兒園而言,幼兒園教師流動性較強,教師結構穩定性不足,園內沒有固定專業的教學資源開發團隊,導致在資源開發過程中出現教學內容資源開發不適宜的問題出現。
3.2.1 缺乏專業有力開發指導
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獨特性和適宜性決定了繪本教學資源開發的傾向性和專業性。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所涉領域較廣,這為多領域專業人士參與提出要求。資源開發需要既對苗族文化有深入了解,又對幼兒園繪本教學有詳細掌握的專業人士參與,既能站在幼兒園教育角度,了解繪本教學需求,又能有機融合苗族文化教育價值,以此開發適宜于幼兒園繪本教學需求的苗族文化資源。與之所悖在于,幼兒園在資源開發過程中缺乏相關領域專業人士開發指導,苗族文化價值無法與幼兒園繪本教學內容相契合,價值資源開發最優化難以實現,導致苗族文化與幼兒園繪本教學出現“兩張皮”,且教學內容資源開發針對性不足的問題。
3.2.2 教育行政部門支持缺位
財政投入不足開發需求。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涉及苗族文化價值剖析、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探析等開發工作,相關工作需涉及專業人員聘請。同時涉及資源開發調研、推廣利用等問題,資金是支撐繪本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因素。同時,政策無法保障開發順利運行。在國家發展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政策要求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是否結合當地實際,針對相關專項資源開發項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否到位,是推動資源開發的基本保障。
3.2.3 家庭支持開發力度有限
鄉鎮幼兒主要以隔代養育為主,祖輩有民族文化傳承能力但缺乏文化傳承意識和繪本教學能力。針對具有一定繪本教育條件的家庭,家長缺乏文化傳承意識。相反,有民族文化傳承意識的家庭,不具備繪本教育的條件。因此,從家庭支持角度來說,其支持能力受到限制。
利用集團化辦園的多方參與優勢,加強苗族文化融入繪本教學資源開發的教研責任指導。隨著幼兒園管理規范系統化發展,各地區幼兒園逐漸融入集團化管理趨勢,以龍頭園工作之便,在進行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過程中,相互研討,提出促進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的建設性意見。同時,在資源開發過程中,提出相應支持,緩解開發園“單向作戰”的資源開發常態。同時,結合高校服務地方、服務社會職能,發揮地方高校指導地方教育的作用,利用國家規定高校職稱評審下基層服務需求,將高校教師資源納入苗族文化融入幼兒園繪本教學資源開發主體,在資源開發過程中,發揮理論優勢,走訪實踐調研,參與資源開發指導。運用人文環境優勢,最大限度整合地方人力資源,將資源開發觸角深入苗鄉,讓了解地方苗族文化的人間接成為資源開發的主體者,以此彌補苗族文化內涵了解的缺憾。
建議相關部門在財政經費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提供資源開發經費支持。同時,在國家提出的方針政策基礎之上,結合本地實際,提出適宜于本地區民族文化融入教育的適應性政策,為針對本土化教學資源開發提出相應保障政策。
利用家園合作平臺,通過家園共育、家長會、家庭走訪、家長講座等途徑為家庭教育提供以苗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指導,為家長推薦相應繪本讀物,教會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正確滲透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在家庭教育平臺中,通過親子閱讀、家庭日常生活教育、苗族節日等途徑,將幼兒園繪本教學延伸到家庭教育。為繪本教學資源將開發挖掘平臺,開拓繪本教學資源開發途徑。
整合幼兒園所在社區地理、人文環境資源,融入苗鄉濃郁文化氛圍,利用地域之便,以物質、人文環境為繪本教學資源開發起點,將族節日、服飾、苗族故事等景象融入繪本教材。結合幼兒生活所見所聞,通過繪畫形式表述,教師二次加工,融合相應故事情景,以此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系統化繪本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