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艷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西城實驗小學校 山西太原 030400)
“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始,是教師教學的開端,是建構課堂的“腳手架”。那么閱讀教學中提問更是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悟文本內涵的重要策略,更是促進學生提升思維品質的重要方式??v觀小學語文教材,一篇篇課文,從故事情節到知識結構,從語言形式到思想內容,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理解的知識點很多很多。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抓住“核心問題”,展開教學,而是無序的、零碎的、頻繁的去問答,就會使一篇篇精美的課文變得支離破碎,不僅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還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系統整合教學內容,設計閱讀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就成為搭建語文課堂教學命脈,啟發學生思維,展開師生對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途徑。
那么,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閱讀中的核心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在教學中對“核心問題”教學的嘗試與思考來談一談。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依標教學,所以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核心問題”能很好的落實教學目標。例如,我在執教《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就依據教學目標:通過多種閱讀方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體會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義,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課文哪里讓你感受的了中華不振,讓你感受最深的是哪部分?為什么?學生根據這一核心問題再次品讀課文,勾畫文中關鍵詞句想象畫面做批注并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加深體會。在展示交流中,我看到我的學生都依據這一問題抓住了租界里洋人欺負中國婦女,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一事件,深深感受到了中華不振讓中國同胞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的屈辱與憤恨。
課文的標題往往是文章內蘊,把課文標題作為提出教學“核心問題”的“把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例如,我在執教五年級上冊《將相和》這篇課文時,由于文章較長,涵蓋的內容較多。我便抓住文章的標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課文的題目中,將指的是?(生:廉頗)相指的是?(生:藺相如)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你能從這些事中看出他們是怎樣的人?以這樣的核心問題展開教學。
寫人的文章離不開事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人物性格特點,設計“核心問題”也能讓學生順利理解課文內容。例如,《草船借箭》一文中有四個主人公:諸葛亮、曹操、魯肅、周瑜。圍繞這四個主人公我設計了如下核心問題: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么?在安排學生長時間朗讀之后,圍繞核心問題進行交流。許多同學結合文中相關語句,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部分同學喜歡魯肅,因為魯肅是周瑜的人還喜歡幫助諸葛亮,可見他顧全大局、為人實誠;大部分同學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能神機妙算。接著我順著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談談諸葛亮神機妙算體現在哪,學生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現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個性化理解,以及對人物性格的不同認識。
“核心問題”必須是值得學生去自學、探究、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重難點來設計。例如《慈母情深》,此課的重點是“抓住描寫母親的場景的句子來體會慈母情深”,我緊緊抓住這一重點,結合文章最后一段的這句話“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設計了這樣的核心問題:我為什么會鼻子一酸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出描寫母親場景的句子,多讀幾次,看看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圍繞重難點就能把握住文本的關鍵,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每篇課文中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句子,這些句子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在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這些語句設計“核心問題”,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時,抓住“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什么叫“不可估量”,學生通過課前查字典、閱讀全文等方式,明白了“不可估量”就是無法計算,在這一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核心問題“作者為什么這樣說?你能通過閱讀課文和課前查找的資料找到答案嗎?”
對故事性強的課文,可以從故事情節中提煉問題。抓情節的結構、情節中人物、故事里的道理,讓學生體會人物是如何在情節展開中逐漸個性鮮明的。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設計“核心問題”,脈絡清晰,提高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課文后面的思考練習充分體現了編者的意圖,可以從此處入手提煉“核心問題”。抓住這個“核心問題”進行教學,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可以發現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實質上,寄托著才子們靈氣的詩歌也有自己的眼睛。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或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或總括全詩的內容,或某個詞、某個詩句構成全詩的線索。我們可以從這個詩眼入手,設計課堂的“核心問題”。例如,執教陸游的《示兒》這課時,詩眼“悲”字表達出了作者陸游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統一,悲憤之情襲擾著臨死前的詩人。于是在學生理解全詩大意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結合詩句、資料,想想陸游的悲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學生通過課外資料結合詩句體會出了陸游為臨終不能看到祖國統一的悲痛,為被金人俘虜生活在淪陷區百姓的悲憫,為宋朝權貴紙醉金迷生活的悲憤,為自己無力上戰場奪回故土的悲傷。
“核心問題”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讓學生很清晰地帶著目標很明確地進入學習狀態。所以“核心問題”就成為教師開展課堂導問學生導學的重要“拐杖”。我們每一位老師都知道課堂提問的過程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整體把握的過程,也是對教材的認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體體現。而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的教,不是全盤授予學生,而是對學生的相機誘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潛心研究文本,真正把文本讀厚,把教材讀薄,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中的求索感、創造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