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吉林省德惠市二十九中學 吉林長春 130300)
英語是一個綜合性強的學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主要是掌握發音和一些簡單的詞匯和日常對話。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通常沒有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依舊按照傳統模式——教一句念一句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口語學習能力。
現在學生和教師包括家長都普遍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像英語只需要背誦單詞,掌握詞語和句子就可以。對于口語的學習,考試又不涉及,教師就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英語基礎知識上,保證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沒有專門的口語訓練機會。僅有的口語訓練還是在教師課上提問時,用簡單的詞匯來回答。學生對口語始終都有一份陌生感,變得不敢開口回答,也不善于用英語回答問題。而且平時的英語學習都是課文之中的對話,學生只會模仿,不會自己組織詞語進行完整的對話。教師對句子的樣式、前后詞語的訓練不到位,學生也自然不懂其中的規律。在英語回答問題中,都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蹦”出來。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師都是課堂的主體,在課上不停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遞。對知識的學習只是來自教師和書本內容,不會自己主動學習、了解和練習口語能力,加上教師平時疏忽口語教學,學生也不會想到要自己去學習、提高口語能力。在課后作業需要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時,學生也因為不會或者不熟而放棄閱讀機會。
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死板,還容易讓學生喪失自主思考能力。教師要盡快放棄傳統教學模式,在課上做到讓學生多發言,自己少發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自然學生也應該站在主體的地位上。在學生口語訓練的前提下,教師要先教會學生英語的發音[1],讓學生正確掌握音標,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生掌握后,課上的知識要提倡學生自己先進行閱讀。閱讀后將不理解的知識圈出來詢問教師,要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去認識英語,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口語能力。教師要做的不是帶領學生進行口語閱讀,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閱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掌握地道的口語需要反復練習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教師在學生學習和練習之間要構建一個橋梁,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練習,加強口語能力。例如,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中,就是講學生幾點去上學,這是與學生本身實際生活相符合的內容,教師要利用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兩兩接組,互相問候談一些平時都是幾點起床、幾點穿衣服、刷牙洗臉、幾點吃飯等內容進行交談。也可以利用微視拍下視頻作為記錄,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訓練積極性。教師要記住課堂始終交到學生的手里,使學生擁有展現自己的平臺。
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口語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要根據學生的愛好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善于發散思維,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意識的培養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能力來主宰課堂,能夠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加強口語訓練,使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升[2]。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自己和學生放平等,要善于鼓勵和夸贊學生,給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讓學生在課上充分展示自己,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涉及的是beef, noodles, chicken, cabbage, potatoes, carrots等一些簡單的食物詞語。教師可以鼓勵口語能力好且單詞積累多的學生上臺對該單元內容進行授課,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還可以讓學生變成小教師調動其他學生對口語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之間出現競爭意識,加大學生對口語學習的動力。
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決定著學生對口語學習的興趣和態度。試想一下,如果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僵硬,在教學中學生就不原意聽從教師的教育和指導。教師在口語教學中連基本的教學氛圍和秩序都管控不了,如何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呢?
如果教師和學生關系友好融洽,課堂上學生就可能因為對教師的喜愛而對口語學習更加充滿動力和激情,也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語學習中。這樣就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展示出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是改進學生學習態度的一部分,也是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內容。
在當今社會發展和教育形式改變的大環境下,英語口語能力的掌握是必須的,也是重要的。總之,面對新課改,教師在口語教學中要注重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實際口語教學中,觀察學生對口語的掌握能力和學習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把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展現出自身的學習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我們必須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