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大墅鎮中心小學 浙江杭州 311716)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是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灌輸,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法實現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進一步突破。所以,為了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入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綜合性成長為出發點,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改革與創新。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為了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更多的是依照自己的思維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枯燥乏味,還很難發揮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主觀思維,嚴重阻礙了學生美術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質量,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轉變教學地位,將自己從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轉化為輔助者,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宰,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自己的感官認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助引導,還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培養,這對于教師今后更高質量地開展美術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例如,學習《椅子的設計》一課時,這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學習椅子設計的基本知識,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美術學習思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主動探究與分析的權利交給學生,如讓學生自主發言說一說椅子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椅子都有哪些功能,都見過哪些造型的椅子,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椅子等。在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相應的補充。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椅子進行探究與分析,充分發揮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椅子的認知,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敢于創造、敢于探索的美術學習精神,可幫助學生接下來更高質量地完成美術創作,以此推動小學美術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1]。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無論是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傳授,還是進行美術作品的鑒賞,主要都是依靠教師灌輸式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思維活躍的小學生而言就像是一個封閉的泥潭,絲毫沒有生機。為了實現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更好地響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就要將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教學內容相融合,落實一些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建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以此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挖掘美術的魅力。例如,學習《植物寫生》一課時,為了保證學生的美術課堂學習狀態,教師在完成繪畫技巧的傳授以后就可以打破傳統在教室進行美術教學的局限性,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去觀察真實的植物,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選擇一株自己最喜歡的植物進行繪畫。引導學生真實地觀察植物,非常符合小學生的直觀學習思維與探究欲望強的特點,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給小學美術教學增添更多趣味性,還便于學生進行植物觀察,讓學生能用線更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花葉的特征及前后的關系,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繪畫能力,以此實現學生美術素養與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2]。
美術是進行藝術欣賞的一門學科,每一幅美術作品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也傳達著作者的情感,具有陶冶情操的重要意義。但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對鑒賞教學并沒有提起充分的重視,只是帶領學生粗略觀看美術作品,并沒有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度挖掘,所以很多學生在美術作品鑒賞過程中僅能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美,卻無法真正體會到作者通過美術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情感,這樣的鑒賞教學對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為了更好地響應新課程的標準,進一步發揮鑒賞教學的價值,實現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綜合性成長,教師一定要充分重視鑒賞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鑒賞教學引導,讓學生在得到視覺享受的同時提升自身精神情操,以此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美術學習觀念與審美能力。例如,學習《徐悲鴻與奔馬》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徐悲鴻的《奔馬圖》進行鑒賞時,除了讓學生觀看,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馬奔跑時的動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馬的造型結構,并引導學生說一說徐悲鴻筆下的奔馬與自然界中的奔馬有哪些異同,這樣學生在鑒賞過程中就能進一步抓住徐悲鴻是如何運用畫筆將馬的形體淋漓盡致地展示到紙張上的,體會到徐悲鴻在奔馬圖繪制過程中結構的嚴謹。為了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更好地挖掘到《奔馬圖》的精神內涵,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普及奔馬圖的創作背景,讓可以在鑒賞過程中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深刻地感受到奔馬桀驁不馴、堅毅、敏捷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通過作品所傳達的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的個性與理想,使學生在這幅優秀作品的感染下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以此實現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動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3]。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師就一定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優質的美術學習環境,挖掘學生的美術潛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與審美觀,以此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從真正意義上完成素質教育所下達的美術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