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欣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機關保育院 江西吉安 343900)
幼兒園音樂教學是藝術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教授幼兒歌曲、舞蹈,提高幼兒藝術修養,落實藝術教育目標,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加持下,幼兒教師需將智育、美育、德育、體育等教育形式融合在一起,豐富幼兒教育內涵,使幼兒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多收獲。為此,幼兒教師需積極應用先進育兒手段及育兒理念,創設高效藝術教育氛圍,以音樂教學為載體,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提升幼兒園藝術教育水準,然而有些幼兒園教師受傳統幼兒教育理念影響,出現重視基礎生存教育,忽視藝術教育、德育教育消極現象,未能有效開展藝術教學活動,使愛國主義教育途徑隨之減少,影響幼兒教育階段立德樹人理念踐行成效。基于此,為提高幼兒園德育教育質量,探析藝術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基于幼兒對藝術的理解能力及音樂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有些幼兒教師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使幼兒無法充分掌握音樂教學內容,無法理解音樂內涵,徒增音樂教學阻力,降低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質量。基于此,幼兒教師需立足新課改背景,積極學習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將幼兒視為音樂教學主體,從幼兒音樂體悟力、個性喜好角度出發,科學整合音樂教育資源,創編生本化音樂教案,為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鋪平道路,例如,幼兒教師可組織幼兒學習《中國美》《中國娃》《中國夢少年強》《中國功夫》等歌曲,這些歌曲節奏歡快,音樂旋律朗朗上口,符合幼兒音樂理解能力,同時音樂作品中富含飽滿的愛國主義情緒,可以激發幼兒愛國主義情感,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目標[1]。
在傳統幼兒音樂教學中,幼兒教師容易忽視德育教育重要性,側重音樂藝術教育,為此,幼兒教師應深挖音樂教學內涵,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加持下,找準德育教育立足點,以此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富成效。例如,幼兒教師在進行《紅星歌》《共產兒童團歌》《爺爺為我打月餅》《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教學時,可以向幼兒講述動人的革命故事,如“小蘿卜頭兒”“江姐繡紅旗”“放牛的王二小”等,助力幼兒深入詮釋革命情感,樹立敬黨愛國意識,在音樂教學中有效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幼兒音樂教學質量。相較于傳統音樂教學,以革命愛國主義故事為載體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更能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其對音樂學習產生期待,削減幼兒教師音樂教學阻力,繼而有效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目標。
幼兒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千篇一律的幼兒音樂教學模式容易消磨幼兒音樂學習興趣,打擊幼兒藝術學習積極性,影響幼兒音樂教學成效。基于此,幼兒教師需積極學習先進育兒方法,從幼兒音樂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幼兒音樂學習需求,積極創變音樂教學形式,豐富音樂教學模式,多渠道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為有效提高幼兒愛國主義教育質量奠定基礎。例如,幼兒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歌曲教學時,可以通過“兔小貝兒歌”“貝瓦兒歌”等音樂APP播放愛國歌曲相關MV,以動畫短片為紐帶,拉近幼兒與愛國主義歌曲的距離,以圖片、視頻、文字兼具形式展示音樂知識,并引導幼兒跟隨視頻哼唱,繼而轉變音樂教學形式,提高幼兒園音樂教學質量[2]。
在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已然成為音樂教學主體,為科學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幼兒音樂學習自主性,幼兒教師需圍繞幼兒學習需求及音樂學習興趣有效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營造民主、和諧、穩定、高效音樂教育氛圍,使幼兒可以積極參與到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基于幼兒自控能力差,學習專注度有待提升,容易在音樂教學中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無法順利接收愛國主義教育信息,影響愛國主義教育成效,幼兒要教師發揮音樂引導教學能效,時刻關注幼兒音樂學習狀態,找準愛國主義教育基點,及時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例如,幼兒教師在講述愛國主義故事時,發現幼兒對革命期間孩子的生活狀態極為感興趣,為此,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聆聽《賣報歌》《紅星照我去戰斗》等歌曲,使幼兒明晰在動蕩的革命年代幼兒很難過上美好的生活,不僅要為了生計而辛苦勞作,還要為革命戰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離不開革命先輩的努力奮斗,繼而以幼兒學習興趣為導向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若想有效滲透在音樂教學中,在藝術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幼兒教師則要秉持教育性、趣味性兼顧育兒原則,確保幼兒可以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感受音樂教學的樂趣,與幼兒教師攜手創設高效講堂,提高幼兒音樂教學質量。例如,幼兒教師在進行《紅星閃閃》等愛國主義歌曲教學時,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演唱接龍”游戲,5名幼兒為一組,幼兒與幼兒教師相對而立,待音樂旋律響起后,幼兒教師隨機指向一名幼兒演唱,并指向其他幼兒接唱,歌曲演唱完畢后,幼兒教師指向的最后一名幼兒需說出歌曲中心思想并詮釋歌曲內涵,拔高“演唱接龍”游戲化教學方法踐行有效性,使幼兒可通過音樂教學感受愛國主義情懷,實現藝術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確保幼兒園音樂教學趣味性、教育性兼顧[3]。
良好的教學計劃可以起到優化配置教育資源,順利落實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積極作用。為此,幼兒教師需在音樂教學進程中制定愛國主義教育計劃,為開展幼兒藝術教學活動奠定基礎。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藝術節主題周”為核心制定幼兒音樂教學計劃,合理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如在幼兒就餐及午睡之前播放愛國主義歌曲,在幼兒園黑板報上繪制愛國主義圖畫,并書寫一些淺顯易懂的愛國主義詩詞,渲染“藝術節主題周”氣氛,組織幼兒以“慶祝祖國70華誕”為主題開展各項藝術活動,如舞蹈《我的中國娃我的中國夢》,打擊樂演奏《歡樂中國》,由幼兒教師主編音樂童話劇,如《綠野仙蹤》《白毛女》《半夜雞叫》等,組織幼兒在班級內學習相關音樂作品,邀請其他幼兒教師、幼兒家長觀看文藝匯演,在藝術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基礎上,培養幼兒藝術修養、音樂鑒賞能力、表演能力、合作互助能力等核心素養,提高幼兒音樂教學質量,實現德育、美育、智育融合教育目標。
作為打造藝術教學體系的“主力軍”,幼兒教師需積極學習愛國主義內容,累積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祖國、謳歌英雄、謳歌新時代建國輝煌成就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結合育兒實況靈活應用相關內容,創作現實題材,突出人民性、現實性、時代性音樂藝術教學特點,充實幼兒音樂教學內容,完善幼兒藝術教學體系,實現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目標。
在以往的幼兒音樂教學中,缺乏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性教評標準,無法引導幼兒教師有效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為此,幼兒園需調整音樂藝術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從幼兒愛國主義教育實況出發予以評定,引導幼兒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剖析其愛國主義教育優勢與劣勢,彌補以往音樂藝術教學缺陷,多渠道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持續優化愛國主義教育體系,推動幼兒藝術教育事業良性發展[4]。
幼兒教師需積極學習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明晰德育教育重要性,樹立愛國主義教育意識,端正幼兒藝術教育態度,思考在音樂藝術教學中融入相關教育內容良策,繼而提高幼兒園音樂藝術教學質量。
創新是推動教育事業穩健發展的內在動力,幼兒教師需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多渠道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完善音樂藝術教學體系。例如,幼兒教師在以“謳歌祖國”為主題開展音樂藝術教學活動時,可以“動畫片”的演變歷史為載體,為幼兒講述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歷程,通過教學案例導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使其對本節課音樂教學內容產生期待,隨即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為幼兒播放《天路》《四大發明貢獻大》《長大做個科學家》等歌曲,并詢問幼兒想要學習哪首歌曲,根據幼兒學習興趣合理組織幼兒開展音樂學習活動,期間幼兒教師可鼓勵幼兒創編舞蹈,通過唱跳結合形式使幼兒融入到音樂藝術教學中,深入體悟愛國主義教育內涵,提高幼兒藝術教學質量。
在音樂教學結束后,幼兒教師需騰出5-10分鐘引導幼兒總結所學內容,鼓勵幼兒分享學習心得,在演唱音樂作品同時,感受歌曲中的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幼兒養成善于分析、總結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教師通過分析幼兒學習成果,明晰幼兒學習盲點,進行系統性音樂教學總結,引導幼兒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德育素養,繼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5]。
綜上所述,為提高幼兒園藝術教學質量,幼兒教師需樹立愛國主義教育意識,創新音樂藝術教學方法,做好音樂藝術教學總結,完善幼兒園藝術教學體系,使幼兒不僅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學習音樂知識,提升自身藝術修養,還能引導幼兒樹立愛國意識,助其形成正確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繼而推動幼兒園藝術教學事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