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碧新
小學語文生本課堂中的讀寫結合是以小學生為主體,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閱讀文本,讓寫作課以閱讀課為依托,從“讀”悟“寫”,以“寫”促“讀”,進行“讀寫結合”,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步提升。然而,目前的語文課堂還有許多不盡如意的地方,語文課堂效率低下的現象比比皆是。本文主要對在讀寫結合模式下構建小學語文生本課堂進行探究。
與傳統語文教材相比,新課改的小學語文更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優勢,對文中的經典文章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等。教師還可以利用閱讀和寫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融合自己感受,品味文中詞語和短句,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選擇優秀文章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促進學習。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以此為目標優化教學活動,有效構建小學語文生本課堂。例如,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植物是什么,它們是怎樣生長的,讀一讀課文,了解一下蒲公英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生殖繁衍的。文中“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把蒲公英的生長、傳播用充滿童趣的語言表達出來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趣味性,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并背誦,并在課后對類似的文章進行閱讀、對比,感受作者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運用修辭手法對表達效果有什么影響[1]。
語文課堂中教師必須學會應用語言和寫作技巧,并通過表達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讓學生對好的句子進行模仿訓練。仿寫排比句、描寫句、抒情句、比喻句等。(如托物起興式開頭,記敘和描寫引入正文、抒發情感、開門見山。)密切關注寫作,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寫作機會,既能培養寫作興趣,又能培養寫作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要幫助學生盡可能多地聯系語言素材,這是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必備條件,也是提高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掌握閱讀寫作技能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中,學生可以發展自己的視野,發散自己的思維,加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學習《彩色的夢》時,教師應讓學生認真閱讀“我有一大把彩色的夢,有的長,有的圓,有的硬。他們躺在鉛筆盒里聊天,一打開就在白紙上跳蹦。”體會文章的格式,多學習多模仿,嘗試按照文章的格式自己寫一篇類似的小作文,積累寫作經驗[2]。
教師應給予學生機會讓學生大膽提問,根據所學內容引發思考,提出質疑,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探究學習,運用自身知識,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才會有質的飛躍。教師應該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產生參與意識,小學生年紀小,表達能力不強,教師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注重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例如,學習《狐假虎威》時,教師還可以課前讓學生自己默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后,讓學生說一說“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然后讓學生對狐貍這個動物作出評價,有學生可能會認為它狡猾,有學生可能會認為它聰明,不管是什么評價,教師都應該對學生進行表揚,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學習。“老虎被蒙住了,松開了爪子,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帶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這句話顯示出了狐貍的自信把老虎也騙住了,告訴同學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慌張,應該積極想辦法,這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使他們的心情隨著文章的故事情節一起跌宕起伏,產生情感共鳴[3]。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語言型學科,閱讀和寫作是非常關鍵的兩個部分,二者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將語文讀寫結合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以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為例,闡述了教師采取適當的方法強化學生讀寫意識,培養學生讀寫習慣,以及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優勢和重要性,探究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