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春燕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也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加強自我約束。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優秀品德,提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用健康向上的心態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1]。
比如,學習“Meet My family”時,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播放了央視家庭公益廣告的視頻:視頻里的一位奶奶在家忙著做菜,等著兒孫們一起回家吃飯,但一個又一個電話打過來,都說自己沒空,不回家吃飯了,望著一桌的菜,老人特別失落。播放完這個個視頻之后,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一根拐杖和一把雨傘,組成了family這個單詞,并把這個單詞拆開,告訴學生family的含義其實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們更加了解家的概念,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學會尊重父母,感恩父母。
小學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也是立德樹人工作的主陣地。小學英語教材中有非常廣泛的教學素材,對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有涉及,如文化、交際、科學、政治等,這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能讓教師在知識拓展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滲透立德樹人的觀念。在教學生學習英語的同時,教師要深入挖掘英語教材,將立德樹人的教育與學生的英語學習結合到一起,讓學生正確看待中西方文化差異,在教學設計中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能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2]。
比如,學習“My weekend Plan”時,通過學習與周末計劃相關的詞組和句型,學生們能夠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進行事件描述、表達自己。我在布置課后任務時,讓學生自己安排一下自己的周末計劃,并用英語描述。有的學生熱愛公益,周末時去養老院和孤兒院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有的學生主動為沒有假期的父母做飯、洗衣服、做家務;有的學生愛看電影,周末的時候和自己的朋友去電影院看最近上映的大電影;有的學生愛玩游戲,整個周末都沉浸在游戲當中……通過學生不同的周末計劃,我看到了一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把他們的周末計劃在課堂上分享給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同時滲透敬老愛幼、感恩父母的德育觀念,讓學生合理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we are here to add what we can to life, not to get what we can from it.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舉辦豐富的課外活動,一方面能讓學生提高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尋求學校的幫助,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構建校園文化,將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和學生的校園生活有機結合。
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為學生創設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興趣小組,英語短劇表演,英語故事大賽等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各種項目,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受到英語學習氛圍的影響。另外,在周末的時候,我還根據學生的意愿,組織一些走出校園的活動,如參加博物館、科技文化館等,并向學生介紹一些旅行時應該注意的行為,如不大聲喧嘩、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排隊不插隊等。多樣的活動,一方面能夠增加學生的見識,另一方面能讓學生無形之中接觸大量生活英語單詞,還能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3]。
比如,學習“Let’s take a trip”時,我讓學生自主制定自己的旅游計劃,在網上搜集自己喜歡的國內外旅游景點,了解當地的旅游特色,了解自己需要做哪些準備,了解中西方在交際時的文化差異,如手勢、見面禮等。如在我國,長輩摸后輩的頭,表示對后輩的喜愛;而在泰國,即使是長輩也不能摸后輩的頭,摸頭是一種禁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一方面能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另一方面能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學會尊重他人。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還能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為此,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立足英語教材,不斷拓寬英語教學內容,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僅學好一門語言,還要學會做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