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光華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但很多學生閱讀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閱讀不是一個單獨的板塊,其對聽、說、寫也有一定的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語文學習要注重平時的積累,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下文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討論,分別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1]。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過于看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對閱讀教學更是中規中矩,不會真正進行創新,導致閱讀教學一直沒有實效性。不可否認的是,保證閱讀教學有效性,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不僅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運用語文,這就不會只突顯出知識性,人文性也會有所體現,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動力,從而順利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2]。
由于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領域都開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工作,語文在很多學生眼中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教學效果一直都非常差強人意,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真正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以興趣為導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及心理特點,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一直保持高度注意力。例如,教學《沙灘上的童話》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有國王、王妃、公主、衛士、魔王等角色,然后結合課文主要內容,將對話豐富,這需要每個學生都對課文內容都非常熟悉,此舉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
在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興趣后,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將學生的閱讀興趣轉變成閱讀愛好,這符合新課程理念,以往的閱讀教學之所以非常表面化,就是因為學生缺乏思考,學生不會主動挖掘作者和主角的內心深處,基于此,教師就要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以此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教學重難點在其中體現出來,更為順利地突破。例如,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這篇課文時,根據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天空’的,又是用什么方法寫具體的”的突破,教師可以先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提出“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世界的奇妙?”相關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問題,再進行全班交流,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3]。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每堂課都會有遺憾或不滿意,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注重課后反思,基于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作為一個引導者和指導者,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反思自身的不足和成功,同時,很多學生在反思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會阻礙后續的一系列學習,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就要指導一二點,讓學生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例如,教學完人教版小學語文《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這幾個問題“這節課主要學了什么內容?這節課還有哪些知識不明白?自己哪里還需要提高?”的提出非常有必要,學生會一一反思,然后再根據教師提出的有效建議,課后進行反復閱讀,彌補自己在課堂上的不足,順利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針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工作的開展,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做出改變,教師要具有創新創造的意識,學生要具有自主閱讀的意識,這樣閱讀教學的意義才會更好地發揮出來,才有利于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