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爽
黨校作為黨委領導下的培養黨員領導干部的學校,承擔著培養黨的理論隊伍,是學習、宣傳、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陣地,因此在黨校的課程體系設置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學習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應該占有一席之地,也同時應該是黨校培訓體系中的傳統、亮點和優勢。
一、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1年5月13日參加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強調,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領導干部的必備素質,是保持政治上堅定的思想基礎。而黨校作為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培訓、教育的學校,在新形勢下應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幫助領導干部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領導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是人類的智慧之學,在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中,哲學是基礎。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體系的重要前提。對于領導干部在今天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下,保持頭腦清醒,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事業觀、權力觀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黨校教師應當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將課程經過反復打磨后成為黨校的經典課程和特色課程,這是在新形勢下作為一名黨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第一、有助于從根本上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這是從黨成立之初就確立的,我們黨就將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之上,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探索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取得勝利的根本經驗。正是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具有不可動搖的指導地位。學習馬克思主義,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樣的方法論,更應該重視馬克主義理論的本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們要繼續堅持和鞏固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原原本本地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著作。
第二、有助于從理論源頭上逐步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入理解。我們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實際相互結合的必然產物。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還是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既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不斷與時俱進地探索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所以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的學習,有助于我們學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神實質。
第三、有助于不斷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與政治素養。現如今,作為一個擁有8500萬名黨員的大黨,我們同時也擁有一大批已經走上領導崗位的,具備高學歷,高素養的優秀年輕干部。但是同時要看到的是,因為時代的發展與歷史的局限,也仍有一部分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沒有經過長期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考驗和艱苦條件的鍛煉,使得黨性認識或理論素養比較欠缺的領導干部的存在。在黨校的學習中,也有學員在交流討論中談到,在學習了像《共產黨宣言》、《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等哲學原著課之后,厘清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關系,了解了唯物史觀的曲折發展的歷程,正確認識了“兩個必然”的理論,重新在思想上入了黨。這些都說明了,要加強黨員領導干部隊伍素質的建設,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就要經常性的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在教學中面臨的新挑戰
在黨校的課程體系中,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是通用課程和基礎課程,是否能講好原著課也是衡量一個黨校教師的重要標桿。在現如今的教學中,面對理論素質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學員,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也面臨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
1.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程授課枯燥單一
在黨校的原著課堂上,大多以專題式講授為主,教師大部分時間采取“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再加上經典著作有的篇幅較長、內容抽象,讀起來有一定難度,講解中也容易造成課程內容的枯燥單一。而教師講滿全場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忽視了受教主體,也就是學員的主觀感受,往往讓學員感覺自己被動的變成了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容器”,從而使得廣大學員很難真正主動的參與融入到課堂中的教學中去,無法真正激發廣大學員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學習欲望。反過來教師的長篇大論也就變成了吃力不討好,最終導致很難真正實現課堂教學上的目標。事實證明作為黨校的學員尤其作為高級領導干部,他們往往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這樣的教學無法真正幫助他們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2.學員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課程熱情不高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課程較其他課程而言,除了要解讀經典著作中的思想內容,更多的是要給學員提供的是一種解決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論,而不是針對某一問題給出具體的解決方式或思考路徑。因而學員有時會感覺到原著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較,沒有明顯的近期效果。因而無法滿足學員的實用主義的需要,這直接就會導致部分學員對該課程學習興趣和對教學重要性等認識嚴重不足。還有一部分學員認為研讀經典著作更多的是從事專業研究的學者的事,作為基層干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些動輒幾萬字的原文。即使是有需要學,也寧愿去研讀一些普及性讀物和二手解讀資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往往會感到這門基礎課程抽象性強、重點難以把握、教學枯燥乏味,學習的熱情欠缺。
3.教師理論功底淺,缺乏鉆研精神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著豐富的內涵,每一部經典都凝結著經典作家們的心血和智慧,都包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可以說,經典的通篇文字都閃耀和蘊含著人類智慧的光芒。然而除了少數專家之外,很少有人能都真正完整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豐富內涵,黨校教師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成書,迄今己有一百多年了,與此同時對經典著作的研究也有一百多年了,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重要觀點和現實意義的研究也是紛雜繁復,在多媒體和大數據高度發達的今天,教師可以很方便的在互聯網上獲得更多的二手解讀資料。再加上很多經典著作的篇幅龐大,教師對講授的經典著作的認識有可能停留在二手的材料中,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一知半解的狀態。黨校任課教師講不好經典著作課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一些任課教師往往沒能徹底吃透這些經典著作。講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需要教師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長時間的鉆研。不下苦功研究和學習,又怎么能讓課堂生動起來,學員也會有淺嘗輒止的感覺,會有一種聽不解渴的感覺。
三、講好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的對策建議
黨的理論宣講是黨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今天黨校的課程也呈現出多學科多角度的豐富狀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課程的空間不是太多,但是講授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仍然是黨校的重要課程,需要黨校教師反思問題,總結經驗,講好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
1.認真鉆研,提高課程質量
黨校教師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講授,存在認識不深,研究不透的問題,所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功底和認識水平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關鍵。經典著作的講授對于教師的要求很高,首先要求教師要“站在高處”,即教師應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制高點上,吸收好現有的研究成果,其次還要求教師需根據不同班次的設置和不同受眾面的學員,從內容豐富的經典原著中找準主題,做到在講授內容上的有的放矢,觀點明確,內容飽滿。要想學員對于課程有好評,他們看中的往往是授課教師的理論功底和課程內容的理論深度。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學員可以學習的渠道也不單單只是在黨校的課堂中,所以教師的課程一定要能夠在觀點權威的基礎上,開辟自己的空間,形成自己的觀點,才能夠達到拓寬學員視野,提高學員能力的目的。才能都打造出經得起教學和實踐檢驗的精品課程。
2.創新教學模式
針對目前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授課模式單一的問題,同時也為了滿足學員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需要創新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的教學模式。除了要不斷完善和打磨課程內容,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學方法上推陳出新。面對目前大多數課程都以講授式為主的現狀,黨校教師也可以在經典原著中尋找新的亮點,可以積極探索在講授為主的同時,添加研討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來充實課堂教學,在保證解讀內容的同時,增強學員的參與程度,調動課堂的氛圍,促進教師和學員共同學習與交流。
3.知行合一,突出實效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所包含的豐富方法論,要求授課教師要知心合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這也是要通過課程傳達給學員的精髓。鄧小平同志說過:“學馬列,要精要管用。”這個“精”是指要把握理論的實質,尤其是把握理論的精髓。“管用”則是指能在工作中,運用起來解決實際問題。黨校教師要善于運用理論來回答實際的問題。原著課程的枯燥與乏味,吸引不了學員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課程中,授課教師往往總是陳述他人觀點,照本宣科,不善于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認識,難以讓學員信服。所以黨校教師除了要靜下心來鉆研經典原著,還要從中找到與實踐的關系,結合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實際問題,從原著中找到對應的方法論,使講解更加豐滿。黨校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增加調研與基層鍛煉的機會,特別是像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讓自己踏踏實實的深入到日常的實踐中去,了解基層干部的日常工作與所思所想,讓自己接了地氣,才能夠在課堂上有話可講,有例可證。
4.調動學員主動參與課堂
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還要注意的是必須強化學員的親自閱讀。現階段的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先講,學員課下再回頭看原文學習。這樣做的好處是,先給學員做了文章的內容介紹,能夠幫助學員理解和掌握內容。但也有隨之而來的弊端,就是由于這類型的經典著作都比較艱深,再加上有些原著是譯本,文化與語言的差異,使得在閱讀起來會讓學員感覺到晦澀難懂,往往是不太愿意花時間去閱讀,寧愿跟著教師講的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適當的加入談論的環節,可以利用課前時間提前設計思考題,在課上讓學員分享閱讀體會,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與探討,最大限度的調動學員的主動性,讓學員從被動的聽和記中解放出來,親自的讀、親自的講、親自的思考與體驗,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作為黨校教師,要講好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課,一定還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教師能打牢基礎,下功夫研讀經典,加深理論功底,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注重知行合一,善于用經典講實踐,那么困難一定能夠被克服。黨校教師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包含的方法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練就一身本領,站好黨校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