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禮敬 呂利明 劉培培 楊昕宇 王 碩 尚艷麗
山東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山東濟南 250355
在大學生的職業選擇行為中,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重要因素[1]。研究發現[2],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與擇業行為有緊密聯系,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個體就業壓力越高[3]。而個體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較高時,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有效評估和對自我的評價更加積極,在擇業時保持高度的自信心,容易做出合理的職業決策,使個體自身素養匹配職業發展的要求[4-5]。同時,在職業的選擇活動中,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對個體的參加、投入及堅持起決定作用,影響著個體實現職業目標和在擇業中的活動[6]。近年來,由于我國高等護理教育不斷發展與高校擴大招生,護理專業的學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壓力。本文就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特點及相關研究綜述如下,為護理教育者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干預以及護生今后合理擇業提供參考。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CDMSE)是Taylor 等[7]于1983 年首次提出這一概念,認為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具有能夠最終完成擇業目標能力的自信程度。彭永新等[8]認為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在進行職業決策過程中對自己成功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因此,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是職業選擇和職業路徑構建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9],并決定著個體能否成功完成各項職業相關任務[10]。
測量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是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理論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深入的實證性研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理論的基礎[11]。Taylor 等[7]于1983 年編制了包含自我評估、職業信息獲取、目標設置、職業規劃和問題解決5 個維度的CDMSE,該量表共50 個項目,采用10 點計分法(9=非常有自信,0=完全沒有信心)。分數越高,個體在職業決策時的自信心越高。為了方便使用,1996 年Betz 等[12]又在原量表的基礎上進行簡化修訂,修訂后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簡式量表(CDMSE-SF)仍為5 個維度,共25 個項目,仍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國內彭永新等[8]在對該量表進行本土化修訂基礎上編制了“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量表”,量表包含5 個維度:自我評價(6 個項目)、收集信息(9 個項目)、選擇目標(9 個項目)、制訂計劃(8 個項目)、問題解決(7 個項目),采用5 級計分方式。目前國內,在不同人群測量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廣泛使用該量表,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眾多研究顯示[13-15],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王欣娟[13]調查顯示,護理本科一年級的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得分最高,與張若柏等[14]研究結果一致??赡艿脑蚴且荒昙墪r護生剛進入學校,對大學充滿理想主義,缺乏現實性,而到大學三年級時需要面對實習等壓力問題,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水平最低,職業自信心受損。而尤薇等[15]在以碩士研究生為對象的調查中發現,三年級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得分最高,原因可能是研一學生剛經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入學校,對嶄新的校園生活具有新鮮與好奇的感覺,很少考慮職業與擇業的問題;二年級時步入正軌,做實驗或者課題遭受打擊,加上自己所了解的就業形勢,對未來缺乏自信心;三年級時各方面成熟化,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對未來的方向也很明確,在職業決策方面也比較有自信。因此,目前關于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年級特點,相關研究結果尚存在差異,有待進一步進行探討,以便針對性地進行干預。
不同學歷護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水平存在差異。徐秀鳳[16]調查結果顯示,??茖嵙曌o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有待提高;楊國紅[17]調查也發現,護理本科實習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得分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得分最少的是收集信息維度,提示在收集信息上信心不足;Wang 等[9]研究顯示,在校護理研究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平均得分與Bullock-Yowell 等[18]調查的美國南部地區一所大學本科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得分比較,處于低水平;國內劉海波等[19]研究顯示,大專、本科護生在自我評價與目標設定這2 個維度得分低于研究生,但在總效能方面高于研究生。因此,不同學歷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水平狀況及影響因素尚有待進一步探討。
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別間是否存在差異,目前研究尚無統一結論。倪海[4]認為在性別上,高校大學生的擇業效能感不存在差異,胡霞等[20]研究結果與其一致。而王夢等[21]調查結果則顯示,男護生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得分和5 個維度(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訂計劃、問題解決)得分均低于女護生,考慮原因是護理學專業女生多于男生的特殊性和傳統偏見的影響。因此,關于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別特點需進一步探討,以便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眾多研究顯示,不同心理特質和人格特征的個體,導致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也有所不同。國外學者Deer 等[22]調查顯示,特質焦慮較低的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較高。但國內劉金鈴等[23]研究發現,全日制護理碩士研究生特質焦慮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無統計學意義;時春紅等[24]研究發現,高職實習護生的情緒智力總分及大部分維度得分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護生的情緒智力水平提高,才會有更高的決策信心水平。
學業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在學習方面,全面評估自己能力自信水平,是個體主觀判斷自己本身是否使用所擁有的能力、技能完成本身的學業任務,以及能否掌控自己的學習行為[25]。國外學者Geumsook 等[26]調查了在韓國忠北健康科學大學和韓國水原科學學院319 名大一、大二護理專業學生,發現學業自我效能感與職業決策效能感呈正相關,與國內張若柏等[14]研究結果一致。因此,提高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
護生的專業承諾、職業認同、職業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職業發展狀況,而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與專業承諾、職業認同、職業期望密切相關,具有較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可以通過成功完成職業發展任務做出更合適的職業決策[27]。專業承諾是指個體相信和接受專業目標和價值觀,在工作中做出重大努力的傾向[28]。研究顯示[9,13],專業承諾度水平越高的護生在選擇職業時自信心越高。同時,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可以促進專業承諾,為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護生提供具體的專業指導,提高專業承諾水平,促進職業發展。職業認同是個人認同的組成部分,基于個人態度、信仰、價值觀、經歷和動機而形成的職業自我形象[29]。研究顯示[30-31],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水平強的護生職業認同感也越高,并且影響護生對職業的認知和行為。職業期望是指個人對某種職業進行追求,體現個體含有職業價值觀本身以外的表現和決定個體職業選擇的內在動力源。在護理中,是指護理人員對護理職業的態度和信念[32]。研究顯示[20],職業期望越高的護生擇業效能感越高。
社會支持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具有顯著影響[33],社會支持是指個體得到來自家庭、學校、朋友等社會各方面上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支持與幫助[34]。多項研究顯示[26,35],擁有良好社會支持的護生,在遇到問題時得到的幫助就越多,在未來生活中容易建立具體明確的目標,職業決策時就更有自信心與決斷,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水平也會越高。因此,護理教育者和學??梢圆扇∩鐣鞣矫娴闹С謥硖岣咦o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35]。
臨床實習經歷影響護生的職業決策,這段時期的培養在護生的職業決策中非常重要[36],護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在良好的、支持性的臨床實習環境中能夠提高[17]。因此,護生在實習過程中,醫院和護理管理者應該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帶教老師采取多種方式教學,能夠有利于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綜上所述,目前學者們對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包括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特點以及與學業效能感、個人職業發展、社會支持、臨床實習環境的關系等,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關于不同年級、學歷、性別等特征護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狀況的研究結論尚存在分歧,今后仍需進一步探討。另外,研究方法較單一,多為橫向的相關性研究而縱向研究以及干預方法及評價研究較少,未來應重視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及研究工具的發展,重視關于護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干預研究,為護生合理職業決策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