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瓊 朱曉宇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監護室,陜西西安 710032
呼吸衰竭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目前屬于臨床比較常見的危重疾病。呼吸衰竭是指患兒的呼吸器官和呼吸中樞正常換氣功能受到損傷,導致呼吸功能障礙,動脈血氧分壓明顯降低,從而引發患兒出現高碳酸血癥[1]。小兒呼吸衰竭疾病具有發展快、死亡率高的特點,若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引發心臟驟停或呼吸暫停,導致不可逆損傷,甚至是威脅患兒生命[2]。目前關于該病癥的治療已經得到很大的突破,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有效地護理干預非常關鍵[3]。本研究針對小兒呼吸衰竭患兒進行重癥監護護理,分析其護理效果。
選取2016 年5 月~2017 年5 月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兒科監護室收治的小兒呼吸衰竭患者106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3 例。對照組中男28 例,女25 例;年齡0.6~7.3 歲,平均(3.4±1.1)歲;致病原因:溺水4 例,肺出血10 例,吸入綜合征13 例,重癥肺炎26 例。研究組中男27 例,女26 例;年齡0.7~7.5 歲,平均(3.5±1.2)歲;致病原因:溺水3 例,肺出血11 例,吸入綜合征14 例,重癥肺炎25 例。兩組年齡、性別以及致病原因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入組患兒為呼吸衰竭;②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胸悶、發熱以及肺部啰音等;③經X 線檢查患兒肺部紋理明顯存在異常;④入組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的內容知情,并且在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伴有任何部位的惡性腫瘤;②存在心臟疾病;③存在血液系統疾病;④存在精神障礙或有精神病家族史。
1.2.1 對照組 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定時為患者進行口腔清理,排痰護理,注意患兒的皮膚清潔,定期為患兒進行身體擦洗,盡量降低病房內器械的工作聲音,保證患兒的睡眠質量,定時進行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注意調節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為患兒營造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4]。為患兒準備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及時補充患兒營養的攝入,保證機體的正常消耗。
1.2.2 研究組 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重癥監護護理,具體如下:①控制患兒輸液的滴注速度,將其控制在每分鐘5 滴左右,最好是使用靜脈輸液泵進行靜脈滴注,使滴注速度更加方便控制,因患兒機體耐受能力較差,快速滴注會增加患兒心肺負擔,引發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在進行靜脈滴注時,應當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應當及時給予護理干預[5]。②通氣護理:可以將患兒頭部輕微后仰,更有利于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對于患兒呼吸機耐受性以及治療配合程度進行密切觀察,若患兒出現明顯躁動可以根據醫囑給予一定的鎮靜藥物,以免造成導管脫落或彎折,影響通氣質量。根據患兒需要及時為其進行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以免造成呼吸道堵塞,影響通氣質量[6]。針對呼吸機插管患兒,需及時為患兒清除呼吸道內痰液,若分泌物過于黏稠,可以進行濕化處理,促進痰液排出。一般情況吸痰每天需進行4~5 次,具體根據患兒情況決定,每次進行30 min 左右的背部扣拍,然后將配制好的溶液注入氣道內,確定痰液充分稀釋后,進行吸痰。對于氣囊插管患兒,除每日為患兒進行吸痰護理外,還要為其進行霧化治療,保持患兒呼吸道內濕潤,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7]。針對進行無創通氣的患兒,一般是采用面罩給氧,直接輸出的氧氣會比較干燥,會嚴重刺激患兒呼吸道,所以應當對氧氣進行細化處理后在進行應用[8]。③給予患兒超聲霧化治療,溫熱濕化氣道,在霧化過程中加入祛痰藥物,可以對呼吸道內痰液氣道稀釋作用,一般情況下針對呼吸衰竭患兒需每個6 h 進行一次霧化治療,每次持續時間為30 min,具體用藥需遵醫囑[9]。④臥位護理:采取舒適體位,抬高床頭30°,利于患兒呼吸的改善并預防肺部并發癥。⑤人文關懷:與患兒多溝通,了解其性格特征及興趣愛好等,每日增加探視時間30 min,以增強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家屬的焦慮。
①對兩組患兒的干預效果進行評估,根據WHO對小兒呼吸衰竭疾病的診斷標準[10],將其劃分為顯效(發熱、肺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患者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有效(發熱、肺啰音等臨床癥狀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無效(發熱、肺啰音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出現加重,患者呼吸衰竭程度漸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記錄,主要記錄項目包含患兒通氣時間、重癥監護時間以及患者住院時間。③對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評估,主要檢測項目包含氣道峰壓(Ppeak)、氣道阻力(RAW)、靜態順應性(Cst),各組數據分別進行3 次檢測,取其平均值。④護理滿意度評估:護理滿意度評估問卷由我院自行擬定,評估患兒家屬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主要劃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本研究問卷由患兒家屬根據自身感受進行填寫。
采用SPSS 18.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研究組通氣時間、重癥監護室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d,)
研究組Ppeak、RAW 低于對照組,Cst 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呼吸功能比較()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呼吸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 <0.05;與相同時間對照組比較,bP <0.05。Ppeak:氣道峰壓;RAW:氣道阻力;Cst:靜態順應性。1 cmH2O=0.098 kPa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目前,呼吸衰竭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在發生呼吸衰竭后,嚴重影響患兒通氣功能,導致患兒出現呼吸器官、呼吸中樞發生嚴重障礙,從而易引發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等并發癥,致使患兒機體出現代謝紊亂[11-12]。小兒呼吸衰竭,因其年齡較小,對于疾病的耐受能力較差,因此導致的損傷程度更為嚴重,若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3]。為確保小兒呼吸衰竭的治療效果,臨床多采用呼吸機通氣、吸氧以及相應的護理干預等諸多救治措施進行綜合治療,從而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降低患兒死亡率[14-16]。重癥監護護理是目前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護理模式,因其主要針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所以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護理人員具備更高的專業技能和護理責任感[17]。莊艷等[18]對重癥監護室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模式。結果發現,相比傳統護理,專業化的重癥護理可以提高患者舒適度和治療有效率,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率,縮短平均監護時間。國外相關研究也顯示[19],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可改善重癥患兒的狀況,更有利于患兒的恢復。
重癥監護護理主要強調護理的計劃性和目的性,從而確保護理措施的實施質量,從而使護理效果得到提高[20]。目前臨床對于呼吸衰竭患兒的救治主要是進行機械通氣,但是受患兒自身年齡影響,其對于治療的依從性會比較差,從而會增加護理的難度[21]。不同的通氣方式對護理人員的護理需求也存在差異,護理人員應當熟練操作呼吸機,因呼吸衰竭屬于危重疾病,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各種危險因素,護理人員應當具備應急處理能力,及時給予患兒護理干預,降低患兒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重癥監護室時間低于對照組(P <0.05),且患兒呼吸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 <0.05)。張雪梅等[22]通過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重癥監測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縮短其住院時間,這與本研究一致。Smith 等[23]研究顯示,重癥監護護理對于患兒提供了一種可持續化的護理方式,能夠持續改善重癥監護患者的護理狀態,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王琪等[24]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呼吸衰竭重癥監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發現,綜合護理組患兒家屬總滿意率為100.00%,高于常規護理組77.42%(P <0.05),這與本研究一致。結果提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重癥監護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兒呼吸狀態,促進患兒恢復,這也是提高治療效果和滿意度的關鍵。
綜上所述,在針對小兒呼吸衰竭的護理過程當中,采用重癥監護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效果,縮短患者重癥監護時間,促進患兒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